長寧推進大調研成果落地 補民生短板

2018-01-31 11:08:1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長寧區持續推進大調研成果落地,解決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問題 在建設卓越全球城市進程中補民生短板

  “創新舊區改造機制,可以採取多種方案,但群眾最期盼的,還是首先解決衛生設施,告別每天‘拎馬桶’的生活。”在剛剛閉幕的上海“兩會”上,市人大代表丁建勇這一席話説到了許多百姓的心坎上。完善配套居民區衛生設施既是基本民生保障,也是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進程中必須補齊的民生短板。

  正在全市開展的大調研中,長寧區將百姓居住環境改善列為重要內容之一。根據階段性安排,該區將於今年1月至5月進入大調研實施階段,通過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著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專設“一戶一檔”,摸清底數

  在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公房小區,還存在著幾戶家庭合用衛浴設施的情況。對此,長寧區提出2020年前基本完成轄區內24.6萬平方米非成套公房的成套化改造。

  但改造伊始,房屋結構的複雜程度遠超設計師的想像。“以婁山關路810弄為例,有的人家樓下是木質結構、樓上卻是磚混結構;有的樓道內既有成套房屋,也有非成套的。”負責此次房屋改造方案的設計師孫劭錚告訴記者。“七十二家房客”,戶戶情況不一,訴求也不盡相同。有些獨居老人不想折騰,直接拒絕了改造方案;有的居民則認為改造時間過長,太影響日常生活,也對改造方案持保留態度。高達55%的人戶分離現狀,工作人員甚至連戶主的面都難以見到。針對不同意改造的居民們,天山街道專門設立“一戶一檔”,涵蓋住戶信息、社會關係、住租狀態、困難訴求等檔案資料,做到摸清底數,為下一步更好開展後續工作奠定基礎。

  傾聽真實呼聲,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最盼、最急、最憂、最怨,才能多辦實事,最大限度便民利民。天山街道自去年全面啟動天山、天義、紫雲小區近8萬平方米非成套房屋改造工程以來,工作人員持續通過微信、入戶等途徑積極與居民溝通協商,了解居民心中所想、真實所需。

  在先期開展的“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中,對於一些拆違後確實存在住房困難的居民,街道積極協調其他途徑保障其基本生活。天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潘敏介紹,有些居民把違法搭建用作衛生間,拆除後,街道便與物業等部門主動溝通,為居民重排下水管道,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

  此外,由於施工場地受限,社區居民的停車、綠化、公共文體等空間也一度受到擠佔。針對因施工推進無法停車的居民,街道與小區周邊單位積極協商溝通,為居民尋找合適的地方停車,盡可能將施工對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臨床實踐”中優化改造方案

  “最好能夠在改造方案圖紙下方附上細則,這樣更加便於居民理解。”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調研訪談中,一位小區居民的“金點子”引發街道工作人員的關注。

  這位居民提出,在房屋改造方案意見徵詢過程中,有許多業主對政策不太了解,而單憑工作人員的口頭講解,有時又難以讓人放心。他建議街道將工作人員對於政策的口頭解釋落實到書面,可以在改造方案圖紙下方附上更加詳細的條文解釋,以便讓居民一目了然。

  對此,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考慮在今年持續推進的剩餘10萬平方米非成套房屋改造過程中吸納這一“金點子”,讓居民們“知政策,明條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