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世界 18家市級院團曬年度考核表

2018-02-01 14:11:13|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對標世界一流吹響改革號角 18家市級院團曬出年度考核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圖説:大型舞劇《朱鹮》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又到年度“應考”季。30日,作為申城文藝創作主力軍的18家市級院團齊聚中華藝術宮參加“一團一策”年度考核,各家“掌門人”紛紛曬出2017年成績單。

   考核結果顯示:2017年,18家市級國有院團新創(含改編)大型劇目79部,較去年增加8部;演出收入2.56億元,較去年增長0.13億元,增幅5.34%;全年共完成演出9743場,觀眾342.62萬人次。

   2018年,各家院團將對標世界一流院團,查不足、補短板、破瓶頸,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為目標,圍繞 “一團一策”的方針,吹響改革號角,邁出新征程。

   聚焦原創作品

   2018年,上海將繼續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週年”等重大節點,在“一團一策”的基礎上,鼓勵支持“一劇一策”,發揮不同戲劇作品的優勢特色。關注和挖掘如中國製造、精準扶貧、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風險抵禦等現實題材。做好“新時代的交響樂”、民族歌劇及重大歌曲創作,抓住有影響力的中國元素、有示範意義的中國行業、有排頭兵氣度的上海精神,推動新時代上海文藝創作邁向高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

圖説:大型交響合唱《啟航》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聚焦品牌建設

   上海各大院團將對標、對表國際國內先進水準,尋差距、找不足,通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藝術節等大型藝術節慶活動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利用上海文化資源的高地優勢,步驟明確向“亞洲演藝之都”的目標邁進。並將積極組織、參與全國性文藝展演,遴選優秀劇目晉京彙報演出,發揮上海文藝院團在行業中的引領作用。針對基礎創新力量不足的短板,探索市場化、年輕化宣傳策略和行銷模式,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突顯“海派”文藝亮點。

   聚焦深化改革

   針對青年編導人才不足的短板,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引進與交流機制,深入推進“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制定“一人一策”個性化培養方案,為有潛力的優秀藝術家提供更多平臺。繼續深化“學館制”、“藝銜制”、“技銜制”改革,加強“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聚合效力,完善藝術傳承與人才梯隊建設。做深做實文教結合工作,重視本土專業教育力量,打造整齊有力的藝術人才矩陣,既要吸引名家大家,也要點活“80後、90後”等青年人這個“穴位”,培養編劇、作詞、文學等中青年基礎創作人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8

圖説:《長生殿》 網絡圖

   【馬上評:文藝創作也要精細化】

   城市精細化管理是近來頗為流行的理念,也是今後上海成為卓越城市的起步,體現在文藝創作方面,就是從昨天18家文藝院團年度“大考”上透露的兩個關鍵詞:一劇一策、一人一策。

   這兩個關鍵詞,是基於“一團一策”提出的。“一團一策”是近幾年來上海文藝院團依據自身發展規律和文藝特質而制定的策略。因為呈現“世界語匯”的芭蕾舞團,其發展道路一定與呈現“民族語匯”的戲曲院團完全不同,故此誕生。

   如今,“一團一策”已經大力促進了文藝院團的蓬勃發展,所以要更精細化到劇種、劇目的發展上——每一個劇種、每一台劇目也都應該有適合其提升的方式。這就是精細化到作品改進的思路。如果説“一劇一策”針對的是作品優化,那麼“一人一策”針對的是人才扶持。為了讓更多不同年齡、不同行當、不同資歷的藝術家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與發揮,也應該制定適合每一個人的發展道路,並一以貫之。有了作品、人才互相作用,上海才能繼續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並讓每一位常來常往的旅人,看到文化精細化管理後呈現的城市風貌和精神氣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

圖説:話劇《大清相國》 網絡圖

   雜技《攀登——集體造型技巧》《突破——抖杠》、皮影戲《花木蘭》等在國際舞臺上摘金奪銀。

   崑曲《邯鄲記》、話劇《大清相國》、歌曲《書香滿中華》等分別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第十五屆中國戲劇節和第五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上海歌舞團《朱鹮》、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大清相國》、上海交響樂團《紅旗禮讚》、上海芭蕾舞團《天鵝湖》以及中國上海藝術節中心牽頭創排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等一批優秀劇目赴中央黨校演出,獲良好口碑。

   推出“黨的誕生地”主題文藝精品,大型交響合唱《啟航》、“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美術作品展和詩歌朗誦會“三位一體”地展現了一代代共産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擔當,再現了共産黨員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積極“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海上生民樂》《霸王別姬》《長生殿》等在世界舞臺上自信發聲,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

圖説:《“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上海民族樂團計劃推出《共同家園》、民族交響史詩《英雄》。《永不落幕的盛世》則是獻給建黨100週年的禮物,用秦風、漢賦、唐韻表達對中華文明的敬意,對祖國母親的摯愛。

   上海交響樂團將圍繞“國際化”“中國元素”做文章,陳其鋼、葉小綱、安迪·秋保、趙麟等作曲界翹楚為上交創作了一系列“新時代的交響樂”。

   上海芭蕾舞團將打造全新《睡美人》,並開排紅色經典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上海歌劇院,三部民族歌劇《晨鐘》《田漢》《天地神農》三箭齊發。

   上海歌舞團繼“朱鹮”在上海日本飛了幾個來回,又登上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的舞臺後,又將打造《永不消逝的電波》。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國際歌》將於2018年七一作為獻禮演出;《追夢雲天》進入最終修改定稿階段,將於今年8月,與經典保留劇目《大哥》共同作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演出。

   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龔天鵬的《啟航》餘音未落,他又埋首于愛樂樂團全新製作《京劇幻想》《炎黃曲》等。

   上海京劇院即將重磅推出的《北平無戰事》,或許又將引發一陣觀劇潮。

   上海昆劇團將在未來三年瞄準元曲四大家,邀約編劇名家王仁傑創作《漢宮秋》《倩女離魂》,還將請編劇名家周長賦創作新編昆劇歷史劇《牧羊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