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賣有形旅遊産品之外,還要“賣”無形旅遊記憶 深度浸入式鄉村體驗也許是方向
旅遊産品創新,需要新的旅遊業態。
陳國權認為,鄉村旅遊可向“康養”“醫養”方向發展。“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加強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産業、養老産業有機結合,是上海城市發展的要求,也是上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廣闊空間。”在他看來,如今國外康體養生旅遊領域已經有了瑞士抗老、韓國美容、泰國美體、日本溫泉、法國莊園、美國社區養老、阿爾卑斯高山運動等多個品牌,上海也應形成有辨識度的旅遊品牌。
借節慶深度體驗
針對老倪所批評的“可玩性不強”,孫雪飛為鄉村旅遊開出另一味藥方:改變千篇一律的節慶行銷,轉而借節慶之際,提供深度浸入式的鄉村體驗。
“比如,美國的農業節慶行銷就是以節慶活動為載體,將田園風光、農業作物、鄉土風情、農耕文化等融入系列節慶活動中,吸引公眾和市場的興趣。”孫雪飛認為,舊金山半月灣南瓜藝術節,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的草莓節、加州吉洛伊大蒜節都是此類‘節慶行銷’的典型。以半月灣南瓜藝術節為例,除了看南瓜、買南瓜,遊客還能在南瓜上雕鬼臉、參加吃南瓜餡餅大賽、觀賞佈滿南瓜裝飾的花車巡遊……“每年南瓜節,通往半月灣這個海濱小鎮的高速公路往往都會堵車。”
提供“浸入式體驗”的實質,是在賣有形的旅遊産品之外,“賣”無形的“旅遊記憶”。在這方面,滬郊部分鎮村已開始有所嘗試。比如,去年夏天開張的崇明廟鎮香朵開心農場,就以提供鮮活的“鄉村體驗”為主打招牌:以“放羊”為例,香朵裏的體驗項目遠不止摸摸羊毛、和羊合個影那麼簡單,而是可以在農場的綠地上真正牽著繩放羊,住在農場的遊客可以早上把羊趕出羊圈吃草,傍晚再把羊牽回去。農場裏看管羊捨得員工,就是當地有豐富養羊經驗的村民,可以給遊客普及不少農事常識。
不斷豐富旅遊體驗
“我們想讓農趣變樂趣,農事變樂事,這裡既是賓館,還是展覽館、博物館、體驗館、運動館。”香朵開心農場的經營者賴岳軍説。在嘉定的農業大鎮外岡,這幾年也把傳統的水稻耕種玩出新花樣,推出“嘉定外岡紫糯米眾籌計劃”,報名者可親手培育自己的紫糯米,全程參與插秧體驗、稻田管理和收割的過程。
旅遊産品創新方面,孫雪飛還提出多個值得上海借鑒的國外案例:日本鄉村旅遊産品包括觀光農園、農業公園、農家樂、教育農園等多元類型;法國鄉村旅遊企業針對不同遊客的需求創新開發多元化的産品體系,光休閒農場就包括農場客棧、農産品市場、點心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露營農場、家庭農場、教育農場、自然保護區等多種樣式。“重要的一點,是不斷完善旅遊産品的品種,豐富遊客的旅遊體驗,不至於很快就感到‘沒得玩’‘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