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圖書館:周恩來在此親自指揮武裝起義

2018-02-09 15:53:0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 東方圖書館:周恩來在此親自指揮武裝起義

  東方圖書館遺址位於寶山路584號市北高級職業中學內,昔日恢弘的建築今已蕩然無存,只剩學校綠地上的一塊紀念碑。1927年3月,東方圖書館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周恩來親自坐鎮指揮,黨史留芳。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圖書館被侵華日軍炸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説:上海市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舊址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閘北戰區最難攻堅

  1927年2月19日,在黨領導的上海總工會領導下,上海36萬工人高呼“援助北伐軍,打倒孫傳芳”的口號,舉行總同盟罷工。軍閥當局派出殺氣騰騰的大刀隊,白色恐怖瞬間籠罩申城,共産黨領導的第二次武裝起義被鎮壓在血泊中。

  生死存亡時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區執行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發動第三次起義。會議決定組建由周恩來等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作為最高決策機關,此外還設立特別軍委,由時任上海區委軍事運動委員會書記周恩來負責。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打響,參戰的工人糾察隊員有5000多人,周恩來和趙世炎在前線負責指揮。多數地區的戰鬥很快解決了,獨獨由直魯聯軍盤踞的閘北久攻不下,是“最難啃的骨頭”。

  敵人以閘北北火車站、商務印書館俱樂部(即東方圖書館)、湖州會館等防禦支撐點,負隅頑抗。經過奮戰,起義當天,糾察隊先後攻下湖州會館、三個警察署和天通庵車站,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

  攻心勸降“圍而不打”

  號稱“遠東第一圖書館”的東方圖書館隸屬於商務印書館,收藏中外圖書不下46萬餘冊,珍本善本更是數不勝數。當時,東方圖書館是敵人的軍需所在地,是總指揮部和北火車站之間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守軍雖僅一個排的兵力,但彈藥充足,火力強大,又憑藉鋼筋水泥建築,易守難攻。

  緊急關頭有糾察隊員建議,乾脆一把火燒掉圖書館,看敵人投不投降。正在火線指揮的周恩來聽説此事後,及時趕來制止。他指揮大家用步槍組成火力網封鎖對面敵軍的大門,利用附近建築物包圍敵人,改用“圍而不打”的辦法,同時對敵人進行攻心勸降。

  上海城市歷史研究專家張姚俊曾寫道,“21日下午,糾察隊把一塊綁著勸降書的大石塊扔進了樓內。過了半晌,勸降書又被丟了出來。敵人在書信背面回復,要求停戰,卻只字不提投降之事。雙方整整相持了24小時,到22日下午,敵人因外援不至,軍心動搖,一部分人企圖從後門逃走,被堵在門外的糾察隊員抓個正著,余者則打出白旗歸降。”東方圖書館終於回到工人糾察隊手中。

  東方圖書館被拿下後,迅速成為上海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周恩來坐鎮指揮了總攻北火車站的戰鬥。起義勝利後,還選舉産生了由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首、聯合各階級各階層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機關——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民政府。

  炮火炸毀“文化寶庫”

  資料記載,東方圖書館是一座鋼筋水泥五層大廈,佔地約3畝半,始建於192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資建造。1926年5月3日起對外開放,年均進館閱覽人數達3萬人。茅盾等許多著名人士都曾在此汲取文化養分,暗中為黨工作。

  在第三次武裝起義中,300多名工人和群眾為尋求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而犧牲。起義隊伍中還有一支大軍是由商務印書館的印刷工人組成。周恩來指揮攻打東方圖書館和北火車站的兩場戰鬥成為革命佳話,工人運動留下的寶貴經驗與精神財富也將永載史冊。

  在1932年爆發淞滬抗戰中,這座東方“文化寶庫”毀於日寇的炮火下。東方圖書館創辦人張元濟的孫子張人鳳曾撰文寫道,“一批跟著張先生做古籍整理、校勘工作的年輕編輯,到張家慰問,張元濟見到他們,大家抱頭痛哭。”東方圖書館中大量珍本古籍,有不少是海內孤本,不可復得,它的損失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如今,以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建議,東方圖書館的建築圖紙保存完好,可根據歷史原貌復建,這對城市發展歷史來説很有意義。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專家點評

  首次大膽嘗試奪取中心城市

  東方圖書館被譽為東方“文化寶庫”。這是上海一處重要的紅色遺跡,記載著大革命時期我黨獨立領導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輝煌歷史,是中國共産黨人奪取中心城市的第一次大膽嘗試。起義共消滅3000多名北洋軍和2000多名武裝警察,收繳槍支5000多支。起義勝利後,上海各界代表舉行市民代表會議,成立上海市民政府。1977年,該舊址被列為革命紀念地。198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舊址”紀念碑揭幕典禮在此舉行,成為永遠的紅色遺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