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發佈

2018-02-11 16:57:4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2017年度上海市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去年新開9家

  最近發佈的《2017年度上海市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本市共有美術館82家。其中,國有美術館18家、民營美術館64家。全年新增明當代美術館、昊美術館、寶龍美術館等9家民營美術館。同時公佈的全年觀眾數前十家美術館中,中華藝術宮位列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首,而十家美術館中,民營佔了6家,超過國有,顯示出民營美術館已經成為提供文化內容的重要主體,與國有美術館相比,展覽主題更為豐富、形式更為活躍,對年輕觀眾更具有吸引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上海寶龍美術館 網絡圖

  2017年,本市美術館參觀人數為617萬人次,較上年度的500萬增加了117萬,漲幅超過五分之一。其中,國有美術館觀眾396萬人次,民營美術館221萬人次。地處浦東濱江的藝倉美術館異軍突起,以35萬觀眾量成為最熱門的民營美術館之一,《保羅•史密斯大展》等跨界展覽以及美術館建築本身均成為亮點。龍美術館(西岸館)《詹姆士•特瑞爾》《安東尼•格姆雷》等國際藝術大師的作品,顯示出市民對世界藝術語言的認可與期待。位於人民公園的上海當代藝術館利用公園入口處的小型空間,深化“藝術亭臺”項目,將國際與國內青年藝術家的實驗項目以“館外館”的形式展現給來往觀眾。

  神話主題成為去年的關注熱點。結合本市重大文藝工程“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的實施,美術館積極策劃主題活動。《中華創世神話•互聯網藝術大展》由劉海粟美術館于2017年底推出,通過3D列印、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影像裝置等,共計30多組“互聯網+”藝術作品,詮釋“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呈現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源遠流長的神話傳説,並舉辦多媒體舞臺演出與傳統戲曲講座等。上海中國畫院舉辦《開天闢地——神話題材連環畫作品展》,展出68件作品,並在海外舉辦巡展。虹橋當代藝術館《蝴蝶媽媽——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展》,劉海粟美術館分館《“我心中的中華神話故事”—— 第四屆“大師從這裡起步”上海少兒美術書法大展》以少兒的獨特視角,以美術、書法的藝術形式,通過抒寫“我”心中的中華神話故事,引導廣大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浩瀚的源頭,激發少年兒童的民族自豪感。上述展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反映出中華創世神話題材展覽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可以為今後類似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