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地下城 激發賦能上海購物新活力

2018-02-11 10:11:0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迪美、香港名店街逐漸式微,而一批新的“地下商業動脈”卻激發出蓬勃消費潛力 盤活地下城,賦能上海購物新活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夜幕降臨,大學路智星路口的大隱書局內燈火通明。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地圖步行導航顯示,萬象城離軌道交通10號線紫藤路站約有560米步行距離。這是一個有點尷尬的位置,但實地走一遭,這種距離感幾乎不存在———萬象城通過一條長長的走道連接起地鐵與商場,地下空間風景多變,時而是林立的商鋪,時而是繁花綻放的室外空間,環境、人與商業巧妙融合,不會讓人有趕路的疲憊。

  地下商業正在悄悄變化,一批新的地下商業囊括了交通、購物、文化、服務、體驗等多維要素,組成了更加飽滿的地下商業空間,這是城市商業服務成熟度提高的體現。

  地下空間轉動商業輪軸

  大隱書局地處創智天地一隅,門面不大,走進去卻十分玄妙:從裝滿書的樓梯拾級而下,地下“腹地”是近1000平方米的書店,另一個出口則與太平洋森活天地無縫相連。在新開業的太平洋森活天地,這大大小小的“介面”有很多,不僅把巴黎春天、萬達廣場等商業體接了起來,也把創智天地廣場、創智天地二期等辦公樓宇打通了,上下流動,充滿“透氣性”。

  “透氣性”“不密封”也是上海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對新一代地下商業空間的直觀感受。他注意到更多細節:比如,500米長的太平洋森活天地“頭頂”有很多“蓋子”,這些天窗設計將陽光引入地下空間;再比如,萬象城地下連廊大約有10米寬,挑高舒適,加入了室外空間,徹底顛覆了以往地下商業街幽窄晦暗的感覺。

  硬體設施跟上了,功能性服務也填補了空白。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有一個辦公點在創智天地七號樓,員工方小姐説,過去從地鐵江灣體育場站走到公司需要15分鐘,地下商業街開通後,人可以從地下直接進入公司,風雨不懼。

  新老交替體現城市商業成熟度

  上海對於地下空間的商業化利用,探索很早。齊曉齋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地下空間主要作為人防工事使用,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更新,逐漸轉向商業發展。

  事實上,人民廣場地區就是上海第一個大規模集中開發地下商業街的案例。20年前,這裡陸續開張了香港名店街、迪美購物中心,兩大地下商業體與軌道交通1、2、8號線融合,逐步形成集交通、購物、娛樂、休閒于一體的多功能地下商業體。在很多上海人的印象中,這裡曾經是時尚的代名詞。

  但20年後再看這裡,曾經的繁華早已退去。軌道交通1號線二號口連通的1930風情街已經停業,只剩下來去匆匆的路人,另一個出口連通的香港名店街也失去了往日的朝氣,再往裏走,迪美購物中心過去三年已經兩次“改頭換面”,壓縮了中低端商業的比例,但依然難以挽回人流。在齊曉齋看來,人民廣場地下商業街的式微,一方面有來自硬體條件陳舊帶來的客觀因素,另一方面也有規劃不足的問題,“動刀”雖然改變了一部分商業形態,但仍然以個體商鋪為主,沒有統一規劃的協同感,也沒有體現必要的功能性。

  齊曉齋認為,從20年前地下商業街1.0版到如今太平洋森活天地的升級換代版,新老交替背後是城市空間綜合利用水準的提升,更是商業成熟度提高的表現。中國商業地産聯盟會會長王永平坦言,縱觀全世界商業發達的大城市,都在大力發展地下商業,日本東京地下商業街遍佈全城,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就有17條,東京火車站前的八重洲地下街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加拿大蒙特利爾RéSO地下購物中心連接10座地鐵站、兩座公共汽車終點站、1200個辦公點和近2000家店舖,已經成為了地下交通“主動脈”。

  注重空間塑造的層次感和整體規劃

  從城市空間發展來看,地下商業是形成“立體商業”的重要一環。在打造“上海購物”品牌時,就有專家表示,要注重“天上、地上、地下”的商業聯動。“天上”是指屋頂商業和商場之間的空中連廊;“地上”是指商場;“地下”則指連通地鐵、辦公樓與商場的地下商業街,在新的地下商業街的規劃和塑造上,一定要注重上下聯動發展。例如,鐵路上海南站地下有一個6.5萬平方米的地下購物中心,按理説火車站不缺客流,但人氣就是達不到預期,原因在於這個購物中心是純地下的,忽略了地上地下的聯動,人流難以有效導入。

  空間的塑造是一個歷史進程。歷經多年的發展,上海在橫向的地面商業開發利用上已經趨於飽和,縱向維度的開發是必然趨勢。齊曉齋認為,未來地下商業將變成城市空間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商業的意義在於,它將串聯起散落在地面上的商業體,把它們有機連成一個整體,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能有效建立起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下到上的立體化商業格局。”

  從整體性的層面來説,政府頂層設計相當重要。記者了解到,長寧區自2009年起就著手規劃的虹橋商圈地下連廊已經進入收尾,如今遵義路地道、紫雲路北地道、仙霞路地道、茅臺路地道均已開放,預計今年年內,包括虹橋天都、SOHO天山廣場、虹橋南豐城在內的新虹橋商圈十大主要商業體將在地下實現連通,成為“立體商業”的新地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