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滬超三成職工留滬保服務業常態運行

2018-02-12 14:42:3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春節超三成職工留滬保服務業常態運行 有舍也有得

  春節留在上海,值還是不值?臨近過年,為應對短期的“用工荒”,多個服務性行業試圖用溫暖、用薪資留住部分職工,確保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的正常運行。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餐飲、物流、家政、長租公寓等行業,超過三成的員工將留在上海過年。他們能夠得到多少收入補償?回家的渴望有多濃烈?又有多少責任扛在肩頭?勞動報記者走近這些留守職工,聽聽他們的春節故事。

  快遞員——冉瑞兵

  夫妻雙雙在滬過年,保障網購“不打烊”

  今年春節,京東配送員冉瑞兵將和站上的其他4個同事一起堅守工作崗位,這也是他在上海過的第四個春節。欣慰的是,今年,他和妻子會把孩子接到上海來過節。

  不惑之年選擇堅守在上海

  “您好,您網購的生鮮到了,請問家裏有人嗎?”2月7日離過年還有一個星期,中午十一點,駐點閔行古美站點的京東物流小哥冉瑞兵撥通了當天的第50個電話。

  和身強力壯的小年輕不同,冉瑞兵年過四十,他的老家在重慶農村,在京東物流幹配送員已6年多。儘管很多老鄉已經返鄉過年,仍堅守崗位的冉瑞兵幹勁似乎一點不減。“馬上就能見到孩子了,感覺渾身是勁。”冉瑞兵笑著説。

  在與記者閒聊時,冉瑞兵叫來了妻子但家容,半年前她從老家來滬,堅持要和丈夫做同一份工作,就這樣,在同一家企業同一個站點,夫妻倆成了同事。

  有了妻子的陪伴,冉瑞兵這半年來的工作積極性更高了,他是站點裏每日配送單子最多的人,有時候還會幫妻子分擔一些工作。冉瑞兵説,他們也想回家陪老人過節,但是站上確實需要人,這裡有妻子陪著,自己也沒覺得太孤單。

  接孩子來滬獲6000元補貼

  今年,妻子但家容也有配送任務,接兩個孩子來滬過年的任務就交給了冉瑞兵的姐姐。“春節期間,公司鼓勵留守員工把家人帶到身邊團聚,公司給每個孩子補貼3000元,最多可以補貼兩個孩子6000元。”

  冉瑞兵説,春節期間訂單量會有所下降,一天大約五六十票,勞動強度不大,能早早下班過年。“還記得去年除夕和大年初一,我去送件,每一戶都是笑臉相迎,所有人都跟我説過年好,還有好幾家往我口袋裏塞糖果和紅包,心裏真是挺感動的。”冉瑞兵回憶,那天早早忙活完回到住處,妻子已經準備好了熱騰騰的飯菜,吃完飯還能帶著孩子去逛逛市區,感覺比在家過年還愜意。

  據他介紹,春節期間基本工資翻兩倍或三倍,攬收及配送提成也相應提高,再加上帶兩個孩子獲得6000元獎勵,每個留守員工春節當月工資基本都能過萬元。

  冉瑞兵所在的京東站點負責人在接受勞動報記者採訪時也説,今年他們站點有80%的同事選擇春節值班,有補助、有年後調休,選擇留守也正常。“還是回去的多,留守的一是為了多掙錢,二是春節期間確實需要人,年後的調休就看個人了。”該負責人説,現在大家的網購慾望越來越強,以後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留守。

  超3成快遞員留守保運營

  本週起包括四通一達、順豐在內的快遞公司將陸續進入“春節模式”,部分地區將停止收件。

  但春節期間各大快遞網點仍有值班人員進行收派。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民營快遞公司都做著“不打烊”的準備,留守的員工一部分會留守在總部,管理倉庫;還有一部分會被派到各個快遞站點,負責日常的送件工作,春節期間加班的基本上佔平時員工數的三成。

  多家快遞公司上海區域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鼓勵、感謝留守員工,公司除了會獎勵經濟補助,還會在大年三十準備年夜飯、發送新年紅包讓員工感受過年氣氛。另外,為了感謝辛苦一年的員工,行業內也有連續幾年為員工們提前搶購火車票的慣例,讓他們能夠順利回家過年。

  長租公寓店長——張玉環

  未見濃濃的鄉愁,留守只因一份憧憬

  長租公寓是眼下租賃住房領域的“風口”。據機構不完全統計,上海集中式的長租公寓項目有127個之多。春節,公寓為在滬的外來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居之地。記者採訪的90後姑娘張玉環,就是長租公寓運營者中的一員。今年她將在上海的工作崗位上堅守一個春節長假,採訪中記者沒有感受到她身上濃濃的鄉愁,相反更多的是一種淡然的感覺。生活在喜歡的城市、有喜歡的工作……這些讓她儘管遠離家鄉,但是卻能享受這一份難得的“經歷”。

  春節收穫別樣的友情

  張玉環是國內長租公寓品牌———“魔方”仙霞路店的店長,老家在安徽的她,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在上海過年了。電視新聞裏那些扛著大包小包擠火車、甚至開摩托車千里走單騎……這些吃心吃力的回家經歷,絕對不是她想要的。

  1993年出生的她,小學是在上海讀的,大學又去北京學了設計……豐富的經歷,讓她比一般人多了一些隨遇而安。“去年本來是要回家的,後來到了火車站發現走錯了站,應該是新客站上車卻跑到了虹橋站,後來就索性不回去了。”張玉環説。

  今年在節前,張玉環早早地向公司請了一個假,回安徽老家看望父母朋友。“這挺好的,來去都比較輕鬆,車票也不用搶。”

  談起留守春節,有時候會收穫別樣的友情和驚喜。

  前年春節,當時張玉環在交大附近的一家門店工作,原以為過年會比較冷清。“結果不少留在上海過節的租客,他們的父母都來上海了,春節都邀請我到他們那裏吃飯,有種吃百家飯的熱鬧。”

  去年春節,張玉環和在不遠處的魔方公寓哈密路店的小夥伴一起相約包餃子、吃年夜飯,歡聲笑語中辭舊迎新。説到今年,張玉環説店裏有不少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有幾個已經約好了一起過年。

  留守,為自己的未來打拼

  節日裏留守上海,值還是不值?張玉環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即使有答案,也終歸有些俗套。值,是相對於獲得的加班工資而言;不值,是對於親情而言。在張玉環的心裏,有一桿自己的秤。

  張玉環大學時學的是設計專業,但是她發現設計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兩年多前她來到上海,正巧魔方公寓正在招兵買馬,於是她從一家門店的管家開始做到如今的店長。“幹得好的話,將來有可能管理兩家店,再就是成為區域負責人……”張玉環憧憬著未來,這是她選擇節日留守的又一個原因。

  張玉環喜歡現在的工作。她所在的仙霞路店,如今開業已近兩年,期間所有的住客,她幾乎都叫得出名字,並且都加了微信。“大家信任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微信裏説一句就是了。和租客相處,像朋友一樣輕鬆。”張玉環也喜歡她生活的這座城市。“沒有北京那麼擁堵,空了可以去動物園那裏跑跑步……如果生活節奏可以再慢一點就完美了。”

  有福利房可供家人團圓

  張玉環作為一家有著71間客房的白領公寓的店長,身上的責任不輕。在記者採訪她的時間裏,不時有人敲響她辦公室的門。“店長,我房間的WIFI壞了,能不能讓人幫我看看?”“502人不在,快遞能不能放在這裡?”……事情很瑣碎也很多。

  張玉環説,她的工作時間是朝十晚七,多數時候只能釘在辦公室裏不能動。“今年春節,雖然住客會少一點,可是必須有人守著。”

  據悉,僅魔方公寓在上海除夕至初二這三天需要輪班的店長、管家就有42名,對於加班福利,最具有企業特色的就是提供員工家屬福利房,從小年夜到初七為員工家屬提供免費入住魔方公寓,員工只要提前申請就可以,這樣兼顧工作和家庭。

  餐飲服務員——李詩

  賺加班費供孩子上學,五年僅回家一次

  春節,舉家團圓的日子,也是餐飲企業生意最好的時刻。對於大部分餐飲行業的一線職工而言,春節期間選擇了留守。

  錯峰回家,春節只能視頻

  梅龍鎮酒家的餐廳領班李詩來滬工作已經有15個年頭了。今年一如往常,他沒有選擇回家。

  李詩的孩子在河南老家,老婆在當地上班,平時孩子主要靠家裏老人搭把手。春節回不了家,他説,這幾年都是通過和家裏視頻互道一聲新年好。看到孩子的那一刻,眼眶也濕潤了。“春節回不去,沒法和孩子家人團聚,心裏肯定是有遺憾的。但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多掙錢,讓孩子讀上好點的學校,今後考上名牌大學,別再走我的老路了,確實太辛苦了。”他微微有些哽咽。

  李詩説,最近五年的春節期間,他只回去過一趟。不過雖然過節不能回家團聚,但是節後,他打算利用假期回家呆上幾天。“我們一年有二十天的年休假,我可以分成幾次用,平時多回家幾次。”他説,過完元宵節錯峰回家,也算是緩解了相思之苦。

  除夕加班費接近平時三倍

  説起留下的理由,他坦言,從除夕開始,留守職工所能獲得的加班報酬確實很“可觀”。“具體算一下,除夕當天能拿到的加班費是580元,相較于平時每天200元左右的工資,確實是高了不少。而且初一、初二也是加班,一個春節下來,收入增加千余元不是問題。”他説,除了加班費,除夕當晚營業結束後,企業領導還組織外地職工一起吃一頓年夜飯,有時候,還能領到幾個大紅包。在他看來,在上海打工就是為了掙錢,從這個角度而言,春節留滬還是值得的。

  據了解,餐飲企業也充分考慮了職工的需求,每年會在節前和節後安排員工分批次錯峰回家,在不影響正常營業的情況下,盡可能為職工提供更好的便利條件。據梅龍鎮酒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宏昌透露,其實過年在確保人手充足的情況下,企業也允許職工回家,但真正走的人卻並不多。“一共80多個員工,回去的只有不到10%。”

  7成職工留守保障供應

  記者從餐飲行業協會了解到,今年春節餐飲企業留守職工比例達到7成。市烹飪餐飲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華表示,企業用工缺口在20%-30%已經成為每年春節的常態,今年來看,臨時工的成本又有提高,普遍在35元/小時以上。

  金培華説,除夕當天的年夜飯結束相對較早,一些不翻臺的飯店就會組織員工一起吃年夜飯。“企業也會有各種激勵的手段。比如對於全勤員工給予加班費之外的紅包,一般都在300-500元之間,有些酒店甚至高達千元。”

  張宏昌透露,梅龍鎮酒家在節後職工返滬後,還安排了職工分批旅遊的福利。“那時候人手沒那麼緊張,只要條件允許的職工都能去。”

  家政服務員——郭麗、張耀姍

  已融入僱主家庭,在上海再累也值得

  “想回家,真想,可是連續5年春節都沒能回家。”2002年,郭麗從江西九江老家來上海做家政員,一來就是16年。郭麗的僱主在長寧區威寧路上,是個家有二寶的上班族家庭。由於家長都要上班,家中兩個孩子都託付給了郭麗一人。“老大6歲,老二5歲,都是我一手帶大的。”郭麗説孩子們不叫她作“阿姨”,而打趣説“姐姐”,為了這一聲“親昵”苦累都值得。

  留下是因為被需要和責任

  一人帶二寶、買菜做飯操持家務,郭麗一天24小時的時間表寫著“忙碌”,從早上5點40分起床、到晚上10點半收拾完家務,她的休息時間是很有限的。“孩子小的時候,手裏或抱或用推車帶著二寶,送大寶去上學,現在則是兩個孩子一起送。5點多開始為他們準備早餐,8點出門,走路15分鐘上幼兒園雷打不動。快過年了,孩子們在放寒假,需要有更多時間去陪伴。”郭麗説,為了僱主家的二寶,她定了些小規矩,比如孩子們看電視只能看20分鐘,每天送孩子們上完幼兒園就去買菜備齊,一個人接兩個孩子放學尤其要注意安全……

  “一直到晚上9點半,哄睡兩個孩子。再把家裏整個收拾乾淨,至少是10點半以後了。”郭麗説,過年了,僱主夫婦終於能休息幾天陪伴孩子們,而過年家裏人多了,她的新年則會更加忙碌。“留下,主要是因為兩個孩子離不開我,也因為那一份責任感。”

  收入翻倍仍渴望一家團圓

  另一位家政員張耀姍也有自己的故事。她自己也有一兒一女,來上海20年時間,靠著她做家政員賺的錢,孩子們終於背上書包考上了大學。“供自家孩子讀大學、蓋房買車,唯一的遺憾是沒能在上海買個房。”

  如今,兒子在蘇州讀大學畢業後留在了蘇州,女兒在無錫讀完大學留在當地,兒女各自成家落戶。由於和兒女分隔三地,而在上海做住家阿姨又不能離開,張耀姍在2017年只見了自己的兒子2次,女兒見了3次。而過年,兒女分別從蘇州、無錫趕回蘇北老家,原本是張耀姍一年中唯一能和兒女團圓的日子,她卻不能夠實現。

  “平時住家的收入是每月9千元,過年為了挽留,僱主給了大紅包。新年元月的收入比平時的翻一倍。”張耀姍告訴記者,但和收入相比,她內心更想回家。“自己的父母不在了,但過年是唯一一次能和自己的孩子們團圓的時候,真的想回家。”

  “上海溫度”緩解用工荒

  上海有多少像郭麗、張耀姍一樣的家政阿姨?答案是近50萬人,其中家政服務機構的家政人員就多達20多萬,她們主要來自安徽、四川、浙江等省份。

  為了緩解春節用工荒,市總工會、市商務委、市精神文明辦、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等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體現“上海溫度”的留人舉措。這個春節,“一老(居家養老護理)一小(育嬰和母嬰護理)”最為吃緊,上海各方通過提前預案、協議留人、待遇留人等一系列舉措,努力讓“郭麗、張耀姍”們留下。據協會估算,這個春節,她們中有約半數的人選擇留守。

  記者了解到,春節前,滬上各大家政企業多數提前摸底,對剛需客戶安排人員頂崗;或採取錯時休假方法,鼓勵家政服務人員提前返鄉探親、春節回滬上班。“悅管家”、“好慷在家”、“管家幫”等充分發揮互聯網企業平臺信息化優勢,運用家政行業“滬商務委家政服務”、“上海家協會員”、“上海家政貧聯盟”等微信群,暢通供需信息,統籌全市資源,開展跨區域調配,及時彌補春節市場居家養老等特殊需求短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