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首個工作日 聚焦民生專題調研全面鋪開

2018-02-23 09:56:2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新春首個工作日,聚焦民生的專題調研走訪不約而同在全市各區全面鋪開 讓更多民生問題更快些解決

  編者按

  春節假期之後第一天上班,最需要的就是迅速進入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説,上海各區各部門2月22日紛紛拿出了飽滿的精神狀態,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快速完成從假日到工作日的節奏轉換,開工首日氣氛令人鼓舞。

  記者22日兵分多路,對開工首日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工作狀態做了一個掃描,圍繞民生需求和營商環境兩大主題進行報道,希望讀者能和我們一起感受申城新春新氣象,見證新時代新作為。

  農曆戊戌新春首個工作日,聚焦民生的專題調研走訪不約而同在各區全面鋪開。不打招呼,直撲一線,帶著為民的熱切心情,力推更多問題能快些、更快些得以解決。

  徐匯:首批架空線入地項目下月開工

  一早,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區長方世忠來到衡復風貌區調研精細化管理工作及架空線入地。據悉,今年區域內首批架空線入地項目將於3月上旬開工,淮海中路華山路至武康路一段將作為首條試點改造路段,預計最快上半年完成所有架空線入地工程。

  衡復風貌區地下同時存在地鐵線、煤氣管道、自來水管道、下水道和信息管線等,架空線入地最大的挑戰就是地下管位缺失,需要見縫插針“找管位”,目前徐匯區正對相關區域地下進行全方位物探,充分厘清地下情況,在此基礎上合理排布管線通路。

  節前,該區與申通集團、市南電力、信息管線公司及鐵塔公司等相關單位溝通後啟動了項目管線綜合方案編制,目前已完成康平路、武康路、淮海中路等17條道路的管線綜合方案編制,同時梳理出武康路、淮海中路所需的八座變電站等關鍵點位。

  閔行:建成100條精細化管理示範街

  “春節期間,七寶鎮一份群眾投訴,為何被耽擱了兩天才進入處理流程?”“為何小區管理類投訴明顯上升?”一早,在閔行區城市管理和應急聯動中心,前來調研的區委書記朱芝松這樣連連發問。

  據透露,接下來,閔行區將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城市規劃、建設、交通、人口、房屋、視頻圖像等公共信息平臺,建立全區統一的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庫。統籌城市日常管理和應急管理,打造感知靈敏、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神經元”系統,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提高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

  同時,以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中博會”)在滬舉辦為契機,今年9月底之前,閔行區還計劃在中博會核心區域和週邊區域,比如新虹街道等,建成100條精細化管理示範街或線路,以主幹道、商圈、交通出入口、景點周邊為重點,對沿線綠化養護、清掃保潔、景觀照明、街面秩序管控、門頭牌匾設置等進行高標準管理。

  靜安:切實解決老公房居民“如廁難”

  靜安區委書記安路生、區長陸曉棟分別帶隊進入老城區,聚焦老城區百姓關切的生活便利問題。南京西路街道昇平居民區,地處靜安區核心地區,有一片近百年曆史的老公房,“如廁難”是這裡居民的“急難愁”。區領導和區房管局、置業集團等在現場商量對策:“室內裝不了衛生設施,公共空間能不能裝?公共空間裝不了,能不能騰出一間房子裝?一戶一策,切實推動問題解決。”

  在調研了靜安區固體廢棄物流轉中心後,區領導當即部署新一年垃圾分類工作,力爭走在全市前列。據悉,2018年靜安區將實現居住區垃圾分類及綠色賬戶全覆蓋;創建分類達標居住區300個,建立達標掛牌制度;在全區建成資源回收點89個,各街鎮至少建設一個具有垃圾分類、綠色賬戶兌換、再生資源回收、環保宣傳複合功能的社區服務回收點。

  寶山:社區公交增加高峰班次和頻次

  寶山區委書記汪泓、區長范少軍一行前往廟行鎮共康雅苑二居等地調研。他們來到緊鄰小區的場北路了解寶山20路公交運營調整情況。據悉,3月10日起,在共康居民區和通河新村軌道交通站點之間接駁的寶山20路公交將調整運營,增加早晚高峰發車班次和頻次,沿線居民再也不用在寒風、酷暑中苦等大半個鐘頭了。

  寶山20路是連接共和新路長江西路與南蕰藻路場北支路的社區公交線路,原先這裡周邊交通配套嚴重不足,公交覆蓋欠缺。寶山區建交委、廟行鎮、公交公司等多個部門就公交問題開展實地調研,聽取居民意見,春節前著手制定運營調整辦法,目前制定了初步方案:寶山20路每天6時至20時運行,早晚高峰期間車輛由兩輛增加到四輛,發車間隔縮短為10至20分鐘一班。

  虹口:公共事務受理服務搬進寫字樓

  一早,“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大廈成為首家接入社區政務專線的甲級寫字樓,40項公共事務辦理落地。虹口區領導來此為“北外灘金領驛站”揭牌,該驛站位於白玉蘭大廈20層,有2000平方米,涵蓋黨建活動、社區政務辦理、金領文化、國風暢談、媽咪小屋等多個功能,可以為北外灘各商務樓的白領辦理人才引進檔案查詢、個人信息初始化和更改、就醫記錄冊申領更換等與生活工作最密切的40項公共事務。一些不能當面辦理的業務,還可委託工作人員轉交辦理。

  結合此前調研走訪中聽到的真實需求,虹口區嘗試將這些公共事務受理服務挪入大樓,驛站首次採用“眾籌”共建模式,整個項目由區域化黨建單位全程參與。

  楊浦:睦鄰中心建設要聽居民需求

  毛筆宣紙太舊、屋頂花園太素、小區雕塑磨損太多……楊浦區委、區政府負責人和全體處級幹部、64家“大調研”主體單位兵分數十路,分別前往全區60個睦鄰中心調研,聚焦一個問題:居民需要什麼樣的公共空間?結合調研,區委書記李躍旗提出,希望睦鄰中心在未來建設發展中,對周邊居民需求開展調研——哪些人喜歡週末來?哪些人選擇工作日來?“要針對居民的不同需求安排活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