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量海內外醫生前往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進修學習。(華山醫院供圖)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65年前從兩名醫生、八張病床起步,如今正對標世界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全力創建國際一流“大腦相關疾病與臨床研究中心”。
如今,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每年手術量達到1.7萬例,年門急診量超過45萬人次。這裡開展的手術中,腫瘤病例超過60%,神經病理標本累積達8萬例。巨大的臨床服務數字背後是徹底扭轉腦部疾病“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歷史。
人腦研究的拓荒路上,一群上海醫生已全力出發。就在2017年年底,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拿到了一張重量級批文———“上海市腦疾病中心”正式獲批成立,“上海腦庫”同步啟動建設,它們與正在試運行的華山醫院西院,共同形成一個劍指“國家級神經科學中心”的科研臨床矩陣。
探尋人腦研究的終極疆界,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實力可窺一斑。無影燈下,這是一群“與大腦直接對話的人”,65年前從兩名醫生、八張床起步,如今做到每年1.7萬的手術量,成為全球臨床規模最大的神經外科中心———別人開不了的刀,他們能開;別人能開的刀,他們開得更好!
相似疾病跨越30多年,一家人見證“華山神外”三代傳承
給大腦動刀,談何容易!大腦不大,但涉及全身各種微妙的功能區,“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外現代醫學發展史上,神經外科歷來有著崇高的地位,堪稱外科裏難度、精細度、複雜度最高的手術之一。
2017年5月,華山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教授毛穎接到100歲的史玉泉教授打來的電話,“有一個病人比較危重,我們得救救她。”史玉泉是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創科元老,也是新中國神經外科的奠基人之一。
這是一位45歲的女患者,小腦部位長了血管母細胞瘤,一种家族性疾病。這是一顆血供豐富的腫瘤,瘤體對生命中樞已有壓迫,患者劇烈嘔吐、疼痛。一旦瘤體卡壓神經,隨時會出現呼吸、心臟驟停,危及生命。
趕緊安排手術!毛穎主刀。手術順利,病灶被切除,患者恢復得很好。
在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這樣難度的病例並不少,為何這驚動了老先生?原來,上世紀80年代,女患者的爸爸也是在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做的手術,類似的部位,手術正是史玉泉帶著科裏年輕人做的。
“這手術現在來説難度不小,在30年前做,難度更大,算是破例,對此,醫生沒有過多對個人得失的考慮,一切圍繞一條單純的想法———能不能救人。”毛穎感慨,一家人,相似的疾病,跨越30多年,見證了“華山神外”三代傳承,一個學科從無到有、由小到強。
全國乃至全球患者在這裡找到新生的希望
如今,走進“華山神外”,700張床位,150名醫務人員,堪稱“神外航母”。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界,“華山神外”已是一塊響噹噹的上海品牌,代表著世界醫學的頂尖水準,全國乃至全球患者在這裡找到新生的希望。
都説神經外科是“華山醫院皇冠上的明珠”。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金字招牌非一代人能輕鬆鑄就。100歲的史玉泉回憶起,1953年,他調至華山醫院,正式創建中國南方最早的神經外科———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僅有兩名醫生、八張病床,這個學科就這樣起步了。
在那個CT、MRI遠沒應用於神經外科的年代,這群“與大腦直接對話的醫生”必鬚髮揮最大的激情與創意,手術硬體缺乏,他們就自己造,多臺“國內第一”的儀器在這裡誕生。
創業難,守業也難。中國工程院院士、人稱“東方神刀”的周良輔扛起了“華山神外”第二代領路人的重任。上世紀80年代,顱底腫瘤是手術禁區,死亡率極高。目睹患者疾苦,周良輔就沒日沒夜地泡在解剖室,大量的解剖研究結合臨床實踐讓他有了重要發現:顱底硬膜內含一層解剖夾層,通過這道夾層進入,可以避免觸碰許多神經和血管,也能保護大腦本身!他就這樣創新了手術“入路”,大批患者受益。
在“華山神外”,不缺名家,更不缺舞臺與陽光,一個個拔尖人才在各自亞學科繪就精彩,接力奔跑!毛穎教授、趙曜教授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又相繼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他們開展外科術式改變腦血流臨床與基礎創新,使得原先死亡率50%以上的腦動脈瘤在全球首次通過手術方式得以根治;他們牽頭全國40多家醫院和科研機構,形成了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的全國手術標準……
劍指臨床研究新目標,使上海處於世界腦研究前列
如今,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每年手術量達到1.7萬例,年門急診量超過45萬人次。這裡開展的手術中,腫瘤病例超過60%,神經病理標本累積達8萬例。巨大的臨床服務數字背後是徹底扭轉腦部疾病“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歷史。
“現在已不是神經外科單兵突進的年代,需要相關學科猶如大腦神經網絡般高效協同,開拓進取。”毛穎形象地説,“華山神外”三代傳承,環環相扣,“1.0版是做大,2.0版是做強,3.0版就是做融合。”對標國際一流水準,他們在腦科學領域把科研和臨床緊密結合,不斷創新治療技術、標準、理念。
“華山神外”也始終有自己的新目標。隨著“上海市腦疾病中心”“上海腦庫”啟動建設、上海陳天橋國際腦疾病研究所落地、華山醫院西院試運行,今年,華山醫院將進一步整合上海乃至全國的腦疾病基礎與臨床學科優勢資源,並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高校的尖端科研團隊合作,以機制創新激發科研創新,推進以人腦研究為基礎的大腦相關疾病與臨床研究,使上海處於中國乃至世界腦研究前列。
在這裡,始終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一顆大腦三磅重,約佔人體重的2%至3%,但大腦裏密布的上億神經元何嘗不是一個浩瀚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有太多的病人等著我們。”聽這裡的醫生談大腦,你能瞬間理解這裡“始終在奔跑”的節奏,你能理解這個學科的“初心”,那就是不論身處什麼年代,唯病人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