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廠1862:玻璃門一打開便看見黃浦江

2018-03-01 09:21:4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1862時尚藝術中心3月試運營,首場售票演出《海鷗》20日、21日上演 玻璃門一打開便看見黃浦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船廠1862”模型。船廠在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改造下,變身集合文化藝術與商業的綜合體,其內部包含一座中型劇場——1862時尚藝術中心。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立陶宛OKT劇院《海鷗》劇照。 (資料)

  位於陸家嘴濱江金融城的“船廠1862”,曾經是上海船廠的鍛機車間,始建於1972年。但這片土地作為船廠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62年英商開設的祥生船廠。祥生船廠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上海船廠,國內第一艘出口萬噸輪“紹興號”在這裡下水。在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改造下,歷史悠久的老廠房搖身一變,成為一棟集合文化藝術和商業的綜合體,其內部包含一座可以容納800—1000人的中型劇場——1862時尚藝術中心。記者昨日了解到,1862時尚藝術中心在這個春天進入試運營,立陶宛OKT劇院的《海鷗》將成為首場售票演出於3月20日、21日上演。

  巧妙保留建築本身的歷史感

  隈研吾在老建築的改造上經驗豐富,他在1862時尚藝術中心的設計中巧妙地保留了建築本身的歷史感和工業感。同時,作為一座現代劇場,這裡配備了先進的舞臺和燈光,通過了嚴格的聲學測試。讓人耳目一新的是獨特的舞臺背景墻,那是兩扇可電動開啟的玻璃隔聲門。將門打開,觀眾便可以看見奔流的黃浦江,聽見江上的汽笛聲。劇場內的空間十分靈活,座椅可以移動,適應不同演出和活動的需求。新與舊在這座獨一無二的劇場中碰撞,帶來無限的靈感。未來,這裡將有先鋒戲劇、室內樂、現代舞、時尚駐場秀、時尚發佈會、藝術展等多元化文化藝術活動舉行。

  試運營首場售票演出選擇立陶宛OKT劇院的《海鷗》,正符合1862時尚藝術中心的定位。這部作品改編自契訶夫在100多年前創作的同名四幕喜劇,劇評人康斯坦迪納斯·波爾夫斯基稱,“它讓契訶夫的《海鷗》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OKT劇院的《海鷗》是去年烏鎮戲劇節的重頭戲,贏得了極大的關注。

  在這個版本的《海鷗》中,舞臺更像是一個排練場,布景很簡單,只是一些散落的椅子和桌子,燈光和音效全都由舞臺上的演員操控。演員不怎麼下場,他們有時坐在舞臺的一側,既要接收來自表演區的演員拋給他們的信號進行表演,又要像普通觀眾一樣進行觀看。演出沒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現場的觀眾就好像誤入排練現場一樣。1862時尚藝術中心開放而靈活的舞臺空間,讓OKT 劇院版的《海鷗》可以進行因地制宜的創作,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版本。

  契訶夫的每句臺詞都像手術刀

  1896年,當《海鷗》在俄羅斯的彼得堡皇家劇院首演時,並不受觀眾待見。評論説它缺乏戲劇性,更“違背了所有喜劇法則”。轉折發生在兩年後的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出時,《海鷗》的復排上演贏得了驚人的反轉,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讓《海鷗》起死回生的是大導演斯坦尼斯拉伕斯基,他啟發演員們丟棄套路,而是在舞臺上“生活”。這直接促成了斯坦尼的戲劇觀念由“外部的真實”向“內心的真實”轉變。《海鷗》成就了斯坦尼斯拉伕斯基,也成就了莫斯科藝術劇院,“飛翔的海鷗”成為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徽標。此後100多年來,《海鷗》逐漸成為中外戲劇舞臺常演不衰、歷久彌新的作品。20年前,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葉甫列莫夫應邀來北京人藝排演《海鷗》,濮存昕在劇中扮演男主角特裏波列夫。

  契訶夫喜劇的典型特徵通常擁有不連貫的故事情節,以及冗長的獨白和頻繁的停頓,立陶宛OKT劇院版的《海鷗》對此作了別具匠心的改變。雖然導演奧斯卡·科爾蘇諾夫用的都是契訶夫原本的臺詞,但當你仔細聽,會發現臺詞被巧妙地挑選出來,調換了位置,然而整部劇並沒有因此變得支離破碎,而是變得更加適應現代人的審美。

  《海鷗》這部戲與OKT劇團的《哈姆雷特》和《在底層》構成一個三部曲。三部曲的劇本作者來自同一個時代,都源自於對同一個時代的認知。

  《海鷗》作為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贏得了立陶宛金舞臺十字獎最佳男女主角,波蘭托倫國際戲劇節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等多個獎項。導演奧斯卡·科爾蘇諾夫説:“契訶夫的每一句臺詞都像手術刀一樣,他通過舞臺診斷出了我們時代的弊病、靈魂的頑疾。置身於契訶夫風格的戲中,每一刻都是命運的轉折。觀眾在看戲的同時,將通過自己全部的愛和恐懼來揭示人物的內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