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機場準點率從倒數躍居全國第一

2018-03-14 11:25: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多方挖潛相當於多開12條“高速路”和10個“停車場” 虹橋機場準點率從倒數躍居第一 浦東機場也從持續墊底攀升至全國第14位

  自2016年以來,上海浦東和虹橋兩大機場多次因航班準點率過低而引發不滿,在民航局公佈的2016年度全國時刻協調機場的準點率排行榜中,上海浦東和虹橋機場分別以52.4%和57.2%的準點率,位列全國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三,兩大機場全年起飛延誤時間平均為48分鐘。如此“成績單”,倒逼上海民航狠下決心內部挖潛,放行正常率逐步走高,更在去年12月創造佳績——虹橋機場當月航班放行正常率達94.89%,在全國時刻協調機場中躍居全國首位,而浦東機場也從持續墊底攀升至全國第14位。

  治理航班延誤,全行業責無旁貸,必須聚力協作,合力共治。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推行空域精細化改革試點工作,在上海市政府、國家民航局、國家空管局、相關軍方的大力支持和綜合施策下,華東空管局與機場、航空公司等民航單位通力協作,極大推動了上海兩大機場準點率從持續墊底到全國爭先。

  華東地區的空域面積佔全國的1/10,管理的航班量卻接近全國的1/3,空中交通的繁忙程度可見一斑。作為航班正常率核心環節的華東空管局,在由相關軍方主導的長三角地區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機制、由上海市政府主導的長三角地區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試點聯席會議機制、由民航華東管理局牽頭的航班正常協同工作機制、上海兩大機場航班運行協同管理委員會等協調機制和平臺之上,與各方研討並積極採取航班正常化改進措施。在軍方支持下,華東地區空域精細化管理覆蓋長三角38萬平方公里範圍。去年11月9日,12條臨時航線和10個等待空域正式啟用,這些臨時航線和等待空域,在軍方不使用時,常態性開放;在軍方用時,階段性開放;軍方用畢,馬上開放。這相當於給空中交通多開了12條“高速路”和10個“停車場”,有效緩解了華東空中交通壓力,為航班正常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華東空管局還在兩大機場的塔臺特別增設流量管理席位,優化調整航班放飛次序,增加自助放行航班比例,加快放行節奏。此外,上海機場集團發揮空港社區黨建聯建平臺作用,在上海兩大機場建立航班正常性協同指揮平臺,由華東管理局、華東空管局、基地航空公司及機場共同進駐現場協同指揮中心,合力提升航班運行的現場協調效率和應急聯動處置能力。一系列精準措施經歷多方考驗,今年1月,上海雖遭大雪和大霧天氣,但虹橋機場放行正常率仍保持在90%以上,浦東機場也保持在80%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