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委書記收到51位居民聯名感謝信

2018-03-15 14:00:3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區委書記收到51位居民聯名感謝信,這個群體終於敞開心扉……

  近日,寶山區委書記汪泓收到了一封由高境鎮51位居民聯合署名的感謝信。信中,他們用樸實無華的話語羅列了一件件鎮計生辦為其所做的工作,表達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感謝。與此同時,這群人還有一個共同標簽:失獨家庭。

  他們這樣寫道:這一件件、一樁樁暖心的實事,使我們感到老有所養,感受到城市是有溫度的……

  寶山區對高境鎮計生委為特殊群體開展的暖心實事給予肯定和宣傳。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寶山區高境鎮共有特殊家庭115戶。2009年,高境鎮計生協會為區域內特殊家庭設立了一個交流平臺——“午後陽光”俱樂部,在全市最早通過組織活動、心理互助等方式幫助特殊家庭父母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從“拒人千里”到融入“家庭”

  像親人一樣關愛他們,讓特殊家庭的父母們敞開心扉——這是高境鎮計生協會唯一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午後陽光”俱樂部的負責人介紹,俱樂部設立的初衷是覺得這群父母遭遇喪子之痛,很需要關愛。起初只是開展一些簡單娛樂活動,讓他們一點點融入群體中。然而,這一點一滴的融入,並不是那麼容易。工作人員深有感觸地説:“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慰問,人家不讓你進門,也不要你的東西。”

  儘管第一年慰問品有退回來的,但依然阻止不了第二年計生幹部們上門的腳步。或是在小區門口等、或是在弄堂裏候,在一次次往返間,漸漸地,來參加活動的人多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經過8年多運轉,這些特殊家庭群體儼然成了大家庭。

  第一次吃年夜飯時,來參加的人還不夠一桌,今年,100多名特殊家庭成員齊聚一堂,共慶新春,暢談美好未來。

  沒兒沒女在身邊,他們最怕生病。對此,高境鎮計生協會在2012年就著手協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特殊家庭開展“結對簽約上門服務”,2017年簽約率已達100%;多方聯動開展應急救助服務,建立聯繫人制度,根據關愛服務對象的不同,志願者與特殊家庭人員分別採取“一對一”、“一對多”形式結對幫扶;發放溫馨小卡片,建立親情熱線,為特殊家庭成員及時提供應急救助志願服務,確保特殊家庭成員一卡在手,難有所需、急有所助、病有所救。

  一位未滿60周歲喪女離異的特殊家庭成員,身患嚴重糖尿病綜合症,1月份時因腦梗死,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大家庭”針對其實際困難情況予以提前享受免費家政服務,併為其申請了美庭陽光為老服務中心醫療陪診志願者,讓其平安度過療養期。

  “他助”轉換為“助他”

  高境鎮計生協會將轄區內特殊家庭分為共和、高境、逸仙三片塊,分別從中選出2名志願者作為片區聯絡員,配合動員特殊家庭成員參與各類活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化其他特殊家庭成員。他們積極幫助不願與人溝通的家庭成員走出家門,結伴聚餐、外出旅遊,讓晚年生活更精彩。經聯絡員們的不懈努力,活動參與度明顯提高。

  每週四下午,俱樂部都會開展由志願者和特殊家庭成員參加的“午後陽光—樂活人生”系列活動,有民族舞蹈、手工製作、電腦沙龍、茶藝沙龍、合唱團、太極拳培訓等,各位成員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俱樂部還不定期地組織生日會、講座、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傳統節日上門慰問等活動。漸漸地,俱樂部成員間越來越熟識,不幸遭遇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抱團取暖”。

  在高境鎮特殊家庭群體中,威望最高的要數總聯絡人傅阿姨,傅阿姨的獨生女已經離開17年了。她退休後心痛失落,幾乎不出門,當計生幹部和居委書記上門誠懇地勸她參加“午後陽光”俱樂部活動時,她抱著試試的態度參加了,第一次、第二次……傅阿姨在活動中重拾往日樂觀態度,重新回歸社會,在剛剛成立不久的“午後陽光”俱樂部裏擔任組織聯絡工作。跨出這一步,對傅阿姨來説實屬不易。她説:“大家在一起相聚做事心情好,黨和政府關懷關愛我們特殊家庭,我們應義不容辭的參與,趁現在身體好,盡力去做,讓特殊家庭感受到溫暖。”

  還有一戶特殊家庭的獨生子10年前病逝,母親連續腹瀉了三個月,醫生也找不出具體的病因,只能用心理壓力過大來解釋。在一次踏青一日遊活動中,在丈夫和同伴的一再勸説下,她才同意志願者給她照相,微笑地挽著丈夫,這是兒子去世以來,她頭一回拍照。也直到參加這次踏青活動,這對夫婦才發現,這位曾多次打過照面的同伴,也是和他們同命相連的人。現在,他們偶爾會串串門,誰家做好吃的叫上對方一起來吃,有啥新發現新消遣了也會彼此通個氣,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據統計,截至2017年末,寶山區共有失獨家庭1241戶。全區已連續3年為失獨人員贈送一份幫困醫療保險,試點開展“共享親情、風雨相伴”陪診項目,按需提供家政助餐服務,並以項目化運作的方式,先後培育“午後陽光”、“耆彩人生”、“壹家依志願服務”、“攜手海洋 擁抱陽光”子弟兵項目等一批區域品牌特色,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開展集體生日會、端午包粽子、春節年夜飯等情感關懷服務,引導特殊家庭成員融入社區,參加各類活動。不僅發揮2800多名志願者,尤其是79名失獨志願者的作用,還積極引入社會組織開展專業援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