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實小快樂教育迸發“科創小宇宙”

2018-03-21 11:28:0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長寧區九成中小學參與七成獲獎,長寧實驗小學列全市小學第一 快樂教育如何迸發“科創小宇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長寧實驗小學學生被校本課程中的“機器人”所吸引。(資料) 

  智慧溫控預警湯勺、360度全方位可變角可伸縮實用電蚊拍、綠色環保智慧澆花機、基於光感的影院防掉物品裝置設計……在日前結束的第33屆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長寧實驗小學共收穫7個創新成果一等獎,在全市小學中位列第一。

  此次創新大賽,長寧區九成以上中小學參與,最終該區有七成多中小學獲獎,5個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4個青少年科技創意、3個少年兒童科幻繪畫、2個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1個區優秀組織獎被推薦入圍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長寧區的快樂教育是如何迸發出“科創小宇宙”的?

  快樂教育中學探究

  公共場所的自動扶梯都是人工清潔,能否設計一款自動扶梯扶手消毒器,確保隨時消毒?長寧實驗小學五(3)班學生桂浩揚比較了多種常見清潔消毒方式的優劣,最終確定採用物理擦拭和紫外線照射相結合的清潔消毒方法,還能有效彌補擦拭消毒可能産生的二次污染。今年,長寧實驗小學共申報了90多個項目,49項進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些創新課題並非‘高大上’,而是源於孩子們真實生活的體驗與發現。”長寧實驗小學校長潘宗娟説。如何預防因油溫過高引發廚房火災?該校四年級學生王華瑞發明瞭一款方便使用的炒菜油溫智慧監測報警裝置;四年級學生李文濤設計的乘用車“荷蘭式開門法”行為養成裝置,意在幫助駕駛員和乘客培養良好的停車開門習慣,避免機動車隨意開門導致車門與非機動車或行人發生碰撞引發交通事故。

  不僅在“玩中學”,反復實驗和探究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堅韌的意志和追求科學的精神。每到中午,食堂熱門窗口總是排隊過長,延安初級中學王嘉樂、龔格全反復研究,建立排隊數學模型,通過多維增傚法制定優化解決方案,提出開發一套以學生為主體的APP高效點單模式。該校六年級陸子煊設計的家庭智慧管家,不局限機器人掃地,還可接收快遞、遙控家用電器。

  人人都可成“科技老師”

  早在2014年美國田納西大學舉行的DI全球賽(頭腦創新思維競賽)中,長寧實驗小學獲得挑戰C組冠軍,這也是本市首次在該類挑戰賽中問鼎。快樂教育讓學生們在科創領域厚積薄發、收穫成果。多年來,該校在“讓兒童充滿生活力”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實施“生活教育”課程,開發了一系列如“暢學編程”“智趣本草”“機器人”“小製作大能量”“小實驗大學問”等特色校本課程。在“博物館之旅”的綠色探究課程中,孩子和家長共同沉浸在科技的海洋中。

  學校整體規劃每週三下午的拓展課程,人人都可爭當科技老師;自主拓展型課程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來設計,發揮教師教學所長,挖掘各類資源;創新大賽需要學生寫文案、現場答辯,語文老師也成了導師。學校還建立以班主任為首席、全體任課老師共同參與的班級管理新機制,力求實現全員育人,並聘請了來自不同行業的家長,發揮各自優勢,為孩子開設綜合主題課程,如“告訴你飛機的小秘密”“神奇的海底世界”“帶你進入電的世界”“3D列印探秘”“我們是創客”等一系列課程深受喜愛。

  在延安初級中學,從基礎課到拓展課,再到研究課,學校不僅進行課程整合,還邀請專家任教。“理、化、生老師跨學科備課,為學生科創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延安初中教育處副主任解進説。此次該校獲獎總數達61個,摘得12個創新成果一等獎,其中2個進全國賽。

  從頂層設計激發科學啟蒙

  獲2015年“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榮譽的85後博士後應佚倫,曾在初一時參加長寧區少科站生物興趣小組學習。她説:“從初一到初三,我實實在在動手做了許多有意思的生物實驗,例如昆蟲標本製作、小動物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標本製作、植物組織培養等。這些實驗讓我獲得非常大的成就感,並激勵我去思考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在長寧區,青少年科技活動實現了全學段全覆蓋。在少科站書記姜嶸看來,這源於頂層設計的工作機制以及對科技教師獎勵保障等制度的推行。以遊戲活動為主的科普大篷車開進了幼兒園和小學,淺顯易懂的科普課程進入了小學和初中,由專家、院士主講的科普講座走進了高中。此外,少科站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長期合作,一批高校創新實驗室也向學生打開“綠色通道”。在今年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項目中,長寧科技教師收穫了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來自區少科站的青年教師陳宏宇還獲得作品類一等獎。由區內各校科技老師、區少科站30多位科技教師以及科技領域權威專家聯合打造的校、區、市三級師資隊伍,助力學生科技創新全面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