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

2018-03-28 10:08:5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市委書記李強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指出: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讓上海成為天下英才最嚮往的地方之一。在環境上做文章,以環境集聚人才、用環境培育人才、靠環境厚植優勢,這是上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特色所在、關鍵所在。

  人才競爭到最後是環境的競爭

  環境是吸引力、集聚力,更是競爭力。環境好則人才聚,人才聚則事業興。人才的競爭,本質上是綜合環境、發展生態的競爭。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地區房價不低,但為什麼全球創新創業人才趨之若鶩;紐約、倫敦、新加坡的商務成本居高不下,為什麼來自G20國家、金磚國家人才依然把這些城市當作主要的流動目的地?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抓住了人才環境建設、人才創新創業生態涵養、優化與升級發展。好的外部環境能夠為集聚人才、培育人才、發展人才提供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條件,為人才安居樂業、成長髮展提供便利;好的環境為滿足人才多樣化、差異化、高端化需求提供可能,成為對環境高度敏感的高峰人才、稀缺人才重要的激勵因素和決策線索;好的環境還為人才提供可資利用的充裕的資源及其組合,這些外部條件與人才內在的智力、才能有效結合,能夠給人才帶來對衝商務成本、生活成本高企的綜合收益、發展收益、可持續收益;好的環境基於獨特歷程、依賴獨特基因在各種要素綜合作用下使然,可以模倣、可以借鑒,但搬不走、難複製,是替代不了的優勢。因此,超越一味簡單地“拼錢拼房拼抬頭”,人才競爭繫於環境、繫於生態,抓住了人才環境、人才生態就抓住了人才開發、人才競爭的關鍵點和制高點。

  聚才法寶之一是人才發展環境

  上海吸引集聚人才有自身的基因、有獨特的優勢、有自己的法寶。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的人才發展環境:正是融合中西的海派思維、海派文化,城市發展中越來越濃重“國際范”的發展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鍾情於此;正是做事透明講規矩、“基本可以不托關係”,面對政策瓶頸不是簡單回絕、而是想辦法幫你指路的營商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國際創客”願意在此創新創業;正是上海具有規模巨大、專業齊全、層次多樣、素質較高的人才群體,使得每個人都能在此找到與自己背景相似的人、有共同話語的人、能有效支撐的人、能相互協作的人,使得越來越多海內外人才願意到上海發展。這是上海的魅力所在,也是難以替代的優勢所在。

  建設人才高峰,厚植人才優勢,更要把營造眾人青睞、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生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人才發展環境塑造上海人才優勢,以人才優勢引領上海競爭優勢。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要進一步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一切不利於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性障礙。要加快“一網通辦”,建設“智慧政務”平臺,以甘當“店小二”的姿態,著力解決人才的難點、痛點和堵點,不斷提高人才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建設一流載體平臺。“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長的舞臺、發展的空間。”集聚和發展世界一流人才,重點是要搭建世界級人才聚集發展、不斷增值的事業平臺。一方面,要加快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攻關項目落地,以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吸引集聚全球一流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另一方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建設進程,加快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加大本土世界級企業的引入和培育,共同引育高端人才,促進人才鏈、創新鏈與産業鏈的深度融合。

  ———營造一流安居環境。要創造品質生活,著眼安居樂業,為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建築環境、高品質的住宅、綠色的自然環境和公共空間、品質的文化活動、高品質的醫院和學校,讓豐富、舒適的城市生活成為“四海為家”的高峰人才選擇上海、留在上海、成于上海的理由,讓上海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實現夢想的熱土。 (作者汪懌 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