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鐘揚 復旦原創話劇《種子天堂》首演

2018-04-04 09:39:34|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憶鐘揚 復旦師生原創話劇《種子天堂》首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為復旦師生原創話劇《種子天堂》劇照。攝影慕梁

  4月3日晚,復旦大學相輝堂北堂迎來原創話劇《種子天堂》的首演。在清明緬懷故人之際,鐘揚的形象,再次以話劇形式,回到這座他曾工作過的校園。

  由復旦劇社指導教師周濤擔任編劇及導演,這部原創劇目的演員完全由復旦劇社的學生和校友組成。他們走進鐘揚的故事,也將其中的感動與力量,帶給更多復旦師生。

  償故人之約再塑心中的鐘揚

  “三百米!再上升三百米!”一句呼喊,將觀眾帶入由燈光舞美創造的漫天飛雪裏。這是串聯起這部劇的9場戲之一,講述鐘揚帶著他在西藏大學的學生,于海拔6000余米的珠穆朗瑪峰北坡採集高山雪蓮。舞臺上,演員的艱難喘息和蹣跚步伐,再一次展現了一個胸懷理想、不畏險阻的鐘揚。

  2017年9月25日,鐘揚遭遇車禍不幸離世。通過微信群輾轉得知這一噩耗的周濤措手不及。“我還沒有準備好,我連準備的機會都沒有。”他實在無法相信,一位有過交集的故人突然奔向另一個時空,而他們之間的約定,還沒有實現。

  去年7月,鐘揚曾給周濤打去一個電話,表示想排一部有關科學知識的話劇。這本將是兩人的再一次合作:5年前,若不是強烈的高原反應,周濤已如願為鐘揚在西藏拍了一部長篇紀錄片。而偏偏這一次,變故又讓一切戛然而止。周濤自問:“生者應該做什麼,來延續這份種子記憶?”他的答案,就是這部寄託了未盡心願的話劇——《種子天堂》。

  2018年寒假,周濤把自己關在家裏整整21天。為了創作劇本,他不得不一遍遍“自虐”般地回顧有關鐘揚的記憶片段,回顧這個也曾將博導的衣袍披給他,勉勵他“博導的衣服都穿過了,還考不上博士嗎”的前輩。周濤説,他不想拷貝一個鐘揚,而是要借天堂的無限空間,塑造師生們心中的形象。對周濤而言,是鐘揚使他感受到從教的無私和崇高,而他也希望,能夠通過這部話劇打動觀眾,讓鐘揚的故事可以被銘記,讓鐘揚的精神可以被延續。

  結種子之緣傳承楷模的力量

  “鐘揚為什麼會做這些事?”這份行事的合理性,是飾演鐘揚的復旦劇社社長、新聞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朱逸駿,不斷思考的問題。周濤為他定下要求:揣摩角色時不可以看鐘揚的微電影和相關報道,於是作為主演的他,始終把鐘揚看作是可觸及的身邊人,一個能夠被引以為自身榜樣的人。

  在朱逸駿心中,鐘揚始終意志堅定、甘於拼搏,深深熱愛著事業與生活。縱然條件艱苦,他的心並不“苦”,鐘揚所追求的,並非個人得失,而是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理想。他表示,這部話劇使他明白,人要向遠方看,“即便見證不了未來,等不到採集的種子留下一個結果,鐘揚還是會為希望去做。”朱逸駿相信,這樣的鐘揚是幸福的。而他也希望能夠作為劇中的鐘揚,為觀眾傳達這份積極向上的力量。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4級本科生劉承昊在劇中飾演鐘揚的藏族植物學博士生扎西和高中同學天明。在演繹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他説自己懂得了鐘揚的“西藏癮”和有教無類的教育觀,也明白了前輩求學的艱難,與當下教育條件的難能可貴。

  “有時會想像鐘揚老師真的出現在面前的情形。”這部話劇,讓劉承昊覺得與鐘揚“貼得更近”。他表示,相較經典的虛構作品,出演一個復旦師長的真實故事,教育意義更強。“當你發現與劇中人活在同一時代,而他的精神內核如此強大,映襯下的卑微感會促使自己産生一種向上的心理。”

  哲學學院2015級本科生旦增冉珠是《種子天堂》的藏語“老師”。曾與西藏大學教授、鐘揚博士生德吉有所接觸的他,在《種子天堂》前,已對鐘揚的相關事跡有所耳聞,而真正參與到這部劇中,更讓他加深了對鐘揚的了解。他相信,這部作品能夠讓觀眾更加知曉鐘揚的故事,而鐘揚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也將感染更多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