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高中“四大名校”校園開放 考了啥

2018-03-26 13:33:5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上高中“四大名校”校園開放,普通高中提前招生錄取自主選拔啟幕 綜合素質調研沒標準答案,考了啥

  16大項32小項特色課程體驗,41個學生社團展現亮點;現場參與體驗慕課,在豐富的體育和藝術活動中感受“會玩會學”的高中生活,離校前還收到了學校贈送的小禮物……3月25日,上海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分別舉行校園開放日,上海普通高中提前招生錄取自主選拔由此拉開序幕。

  “校園開放日”開放的不僅是校園,更是人文環境,促進學生和學校之間了解,展現學生綜合素質、高中辦學特色。

  全景校園生活模擬

  3月25日舉行的復旦附中校園開放日,著力呈現全景化的校園生活模擬系列,既介紹展示學校文化和培養理念,也為即將踏入高中學習的初三畢業生構築了學段銜接融合的橋梁。

  7時30分,來自黃浦區一所中學的初三學生小雲在學生志願者帶領下進入校園。活動圍繞3部分展開:分別是科學與技術體驗營、慕課線下體驗和社團模擬招新。

  “感覺特別好,”小雲説,她對“慕課線下體驗”中亮相的英語教研組長耿鋆印象特別深刻,因為老師全英語講座,讓她感受到學校外語教學中對實踐應用的重視。此外,“學生社團模擬招新”則從學校眾多社團中精選了多個社團向初中學生開放,每場活動約20分鐘。小雲分別選擇了吉音社和劇社進行體驗。後者特別的“浸入式”表演,要求觀眾一起參與,一邊回答問題找線索推進劇情,一邊觀劇,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此外,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了解中,互動內容也非常新鮮豐富。小雲回憶,當被問及“自然數和整數,你認為哪個個數更多”時,她呆了一下,立刻調動初中數學知識中“無限”這一概念,按照自己的思路娓娓道來。“我當時就想,這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按照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邏輯上能自圓其説就行,”她笑著説。

  互動體驗“會玩會學”

  “我很喜歡這所學校,在學姐學長的帶領,參觀了校史陳列室、龍門樓;離校前,每個人還收到了印有校園美景的書籤。”參加完上海中學校園開放日,學生們臨行前,志願者在學生行走的道路兩旁鼓掌歡送。

  不少學生感到,一整天的開放日很豐富,高互動性、高參與性的體驗式活動,讓學生們十足過了一把癮。下午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參加,參觀科技、工程等創新實驗室,體驗慕課學習,還有鋼琴社團和體育活動等各類活動,20人一組飛鏢讓學生們玩得很爽;“上午的綜合素質調研很‘活’,開放題沒有標準答案,比如:語文中有根據名人名言開放性寫作,英語給了一段類似童話故事的材料,讓學生繼續創作故事……”有同學回憶。

  3月25日交大附中開放日,讓活潑開朗的小白感覺“很有意思”,這個思維敏捷、平時解“最後一題”很拿手的姑娘,感覺綜合素質調研很有新意,也很考驗人,考驗的是實際運用能力。最讓她記憶猶新的是下午的活動:她和其他2位同學分成一組,在師兄師姐帶領下,先進行“人工智能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辯論,唇槍舌戰後,是實驗時間。最後環節也是她最期待的,各個特色班師兄師姐介紹特點和要求,同齡人之間的交流,讓她對這所名校更嚮往了。

  學校特色課程體驗活動,由高一實驗班學生團隊自主安排開展,包括創新性理化生實驗、學生生涯宣講、智慧工程展示等16大項32小項;拓展型社團體驗,由各大學生社團組織,包括機器人社、熱點辯論社、社會視窗社、學生公司社、模擬政協社等41個社團,紛紛呈現亮點。“打破了傳統模式,考驗的是每個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養,很有價值。”

  開放的是創新精神

  “創新,開放日的感受就是,這所學校很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一位走出華師大二附中校園開放日的學生這樣説。學校開放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在校園文化和特色課程宣講環節中,都是由學校社團的學長學姐登臺亮相,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視角,暢談在華師大二附中的學習體驗。“諸如博物館課程的展示,感覺很能打開學生的視野。”

  “綜合素質調研的知識面很廣,不只是語、數、外,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也都有所涉及,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高,比如:畫派的創始人、電影發展的表現手法等,看的是學生跨學科能力。還有一題給出一句古詩詞,其中涉及到生物,讓解釋一種生物學現象。”另一位學生説。

  華師大二附中校園開放日專門開放了校史陳列室、學生影視廣播中心、圖書館、創新實驗室等頗具特色的學生公共空間,學生可以自主參觀。而琳琅滿目的學生科研課題成果展板,一期期的晨暉講壇展板,吸引了大家駐足觀看。當天,近百名在校學生加入到學生志願者行列,他們既做引導者、講解員,又當輔導者、互動夥伴。校方還特設“名師課堂”,21位名師登臨講臺,從《詩畫地理之絲路》《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研究故事》到《遊戲與數學》《化學趣味實驗》,與參加開放日活動的學生們零距離對話。在校方看來,開放日開放的不僅是校園,更是人文環境,有助於學生更深入了解學校傳統和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