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鐘揚 報告劇《生命的高度》首演

2018-04-09 11:10:4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緬懷“時代楷模”鐘揚的報告劇《生命的高度》昨首次彙報演出 以真實塑造角色,“鍾老師”就在我們身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復旦大學聯手打造的報告劇《生命的高度》,昨在復旦大學相輝堂進行首次彙報演出。本報記者袁婧攝

  “鐘揚,我們到家了!”飾演鐘揚妻子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以一句平實的語言將觀眾帶入鐘揚的世界。昨晚七點,為紀念“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優秀共産黨員、復旦大學教授鐘揚,由上海市委組織部和上海市委宣傳部牽頭,指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復旦大學聯手打造的報告劇《生命的高度》,在復旦大學相輝堂進行首次彙報演出。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該劇便於復旦大學吳文政報告廳進行試演。又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精心打磨,《生命的高度》以愈加精良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演員們以藝術的形式致敬這位不懈攀登生命高峰的勇士,將“種子精神”傳播延續。

  以語言藝術力量塑造細節,字句直抵人心

  在60分鐘的報告劇裏,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演員們以鐘揚親友、同事、學生的面貌出現,回憶這位把一生獻給教育、科研事業的優秀共産黨員、傑出教育工作者。一幕幕演出將來自復旦大學和西藏大學兩校師生、至親家人以及社會各界的深情追憶緊密串聯,向觀眾娓娓道來。

  鐘揚的妻子張曉燕仍記得鐘揚對她的承諾,待他們的孩子長到15歲便接棒對孩子的教育;復旦大學的學生仍記得,2015年由於長期過度勞累與常年在高原工作,鐘揚突發腦溢血住進重症監護室。生死一線間,他連話都説不清楚,卻第一時間讓學生打電話,請同事幫忙代課;西藏大學的學生仍記得,畢業典禮上向鐘揚獻上了潔白的哈達,他驕傲地告訴全場“這是我的藏族學生,第一個藏族的植物學女博士”……

  儘管報告劇在舞臺表現方式上沒有直接展現鐘揚的形象,卻以語言藝術的力量傳遞出鐘揚生前的諸多細節。“我們不僅僅局限于他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希望給觀眾一個更完整、更立體的鐘揚。”本劇導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周小倩告訴記者,報告劇在原有真實素材的基礎上,重新建構和組織報告誦讀者的語言、語境和語序,在增強藝術感染力的同時,力圖還原一個勤奮、鮮活、風趣、執著、質樸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形象。

  現場觀眾被舞臺上的一幕幕牽動著,不時拭淚。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服務處副處長唐先華在觀劇後回憶起她的恩師,動情地説:“作為鍾老師的學生,我還記得他經常和我們説,一位黨員最重要的就應該是奉獻,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鍾老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一點。”

  閱遍60萬字文字資料,用藝術致敬生命

  鐘揚曾説過:“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而我們採集的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生根發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

  為了延續發揚鐘揚的夢想,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復旦大學於今年3月初聯手組建報告劇《生命的高度》劇組。復旦大學提供各類文字資料愈60萬字,從劇本撰寫到排練、演出,劇組的工作節奏高度緊張,不少劇組成員在出差途中也抓緊研讀資料。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田水錶示:“我們不選擇具體的演員來扮演鐘揚,而是想用基於生活、基於事實的故事來還原鐘揚。”

  實際籌備工作早在春節前就開始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黨委書記張惠慶介紹説,為了抓緊時間排演好劇,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放棄了春節假期的休息,放棄了清明節的休息。“3月劇組組建完成,但整個過年期間編劇導演都在做案頭工作。”

  此前,由復旦劇社成員出演的《種子天堂》已于4月3日在復旦大學相輝堂演出。昨天,復旦劇社的同學也來了,觀劇期間,他們與很多現場觀眾一樣,淚流滿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5級研究生、在《種子天堂》中飾演鐘揚一角的朱逸駿表示,報告劇的獨特藝術呈現方式拉近了觀眾與鐘揚精神世界的距離,鐘揚教授對生命的熱愛、對事業的熱忱將激勵復旦學子在學習工作中孜孜以求,為祖國、為社會貢獻屬於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