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子身份證”讓中國籍船暢行世界 上海先行先試簽發首份國際航船電子證書,在世界主要港口檢查將實現“秒核放”
這一次,中國上海又先行一步。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營運處處長潘忠兵,上月收到了停泊于長興島的中國籍國際航行船“新美洲”輪船長劉世斌發來的申請——“船級社現場檢驗已完成,請簽發證書”。數秒後,劉世斌通過船載衛星寬頻通信系統,接收到了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為該輪簽發的船級和法定檢驗證。這是中國海事局授權中國船級社簽發的首份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電子證書。
據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所屬的“新美洲”輪,可裝運8500個標準集裝箱,長期執行南美航線,在相關電子證書由船級社“秒發”和船方“秒收”之後,憑此“電子身份證”,“新美洲”輪在下一次出海面對世界各主要港口和國際海事組織(IMO)履約國的船舶檢查時,都將實現“秒核放”。
據了解,目前紙質的船舶證書依舊是各國船舶航行中的主流。船舶在國外航行時,紙質船舶證書的接收、變更,都需要依靠國際郵遞寄至下一港口,並委託當地代理攜帶上船,經常需要等待一至兩周時間,船期的延長無疑加重了船東的成本負擔。與此同時,紙質船舶證書還存在容易被篡改、污損和丟失的可能。今年3月29日,中國海事局發佈公告,中國船級社對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的法定檢驗,可採用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雙套證書並行”的簽發方式,且船舶電子證書等效于傳統紙質證書。
上海海事局船檢管理處處長陳小華介紹,國際海事組織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船舶電子證書的推廣應用,並於2016年4月更新了《電子證書使用導則》,為各主管機關和被認可組織簽發和認可電子證書提供實踐指導。目前,已有利比裡亞、丹麥、挪威、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海事機構授權對其船舶簽發電子證書。中國政府為彰顯航運大國責任擔當,同樣率先響應,成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中首批批准使用電子證書的締約國。其中,上海先行先試,實現了首份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電子證書的簽發。
“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總監翁羿説。據悉,總部位於上海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目前是中國船級社最大用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綜合運力最大的船東。按照原先的操作流程,船舶即便是在上海,先是驗船師上船檢驗,然後回到相關部門進行三級審批,再申請用印列印,通知船東取證,最快也需要六七個小時。而如果船在國外,遇到換證,須等待紙質證書郵寄過來,其中還有丟失風險。
“我們曾經歷過2個月的極端等待期。所以,‘電子身份證’對於提升船舶在世界各國的通關效能,對船東降本增效的意義是巨大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機務安全監督室高級經理陳吉説。
中國船級社副總裁徐文興表示,目前,中國船級社已正式向入級中國船級社的國際航行船舶推出船舶電子證書服務,以期利用數字技術進一步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另據上海海事局局長陸鼎良透露,中國海事局授權中國船級社,將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法定檢驗電子證書的簽發,待時機成熟後,電子證書的簽發範圍將擴大至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法定檢驗證書之外的證書。此外,按照國際海事組織電子證書使用導則,上海港口也將對來自利比裡亞、丹麥、挪威、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已被簽發電子證書的船舶實行“秒核放”,此舉將大幅提升上海港口的營商環境,增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