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會址舉辦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宣講

2018-05-07 09:04:0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辦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專題宣講 信仰的見證,一本秘藏20餘年的《共産黨宣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工作人員為觀眾現場講解。

  《共産黨宣言》是一部什麼樣的書?何時被介紹到中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廳內陳列的一本《共産黨宣言》封面左下角緣何蓋有一枚長方形的印章?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昨天,在馬克思誕辰紀念日,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以“致敬馬克思”為主題,向觀眾專題講述了《共産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故事。

  《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在上海問世

  九點不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門前已排起了長龍。專題宣講每半小時一場,打頭陣的是副館長徐明,隨著他的講解和互動問答,觀眾的思緒回到了《共産黨宣言》誕生和傳入中國的歲月。

  1848年2月,由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共産黨宣言》以德文全文單行本在倫敦出版。據史料記載,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共産黨宣言》裏的只言片語就通過《萬國公報》《民報》等刊物傳入中國。五四運動前後,《每週評論》《新青年》等進步期刊均對《共産黨宣言》進行過片段式的摘譯。《共産黨宣言》被真正介紹到國內,要歸功於在上海問世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它由陳望道翻譯、1920年8月以“社會主義小叢書第一種”形式發行。這版《共産黨宣言》的封面印有水紅色馬克思微側半身肖像,翻開小冊子,內頁是用五號鉛字豎版直排,無扉頁及序言,也不設目錄,風格簡潔。9月,《共産黨宣言》中譯本印行了第二版,封面的馬克思坐像底色改為藍色。與首版相倣,第二版同樣熱銷,以致許多讀者致信詢問購書事宜。

  這兩個版本的《共産黨宣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均有收藏,且都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藍色那本封面蓋有一枚長方形的印章,上面“張靜泉 人亞 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的字樣,靜靜訴説著這本書得以保存下來的故事———它曾被秘藏空棺20餘年。

  一枚長方形印章訴説著關於信仰的動人故事

  現場講解員和專家告訴參觀者,張靜泉又名“人亞”,正是他和家人通過衣冠冢保存了一批珍貴的資料。張靜泉1898年出生在浙江寧波市霞浦鎮,16歲時為謀生來到上海,1921年加入當時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後加入共産黨,是上海最早的21名工人黨員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著上海。張人亞首先想到自己學習保存的黨的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書報的安危。

  考慮再三,他決定冒險將一批文件書報從上海秘密轉移到寧波老家,委託一直支持他革命的父親代為秘藏。

  1927年冬,張人亞悄悄回到老家,向父親説明來意,把事情交代完以後又悄悄返回上海。幾天后,老人佯稱:兒子靜泉長期在外不歸,恐怕早已不在人世。又過了幾天,老人在鎮東的長山崗上,為張人亞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張人亞一側是衣冠冢,安放的是藏有他帶回來的書刊文件的空棺,老人把張人亞帶回去的那一大包文件、書刊用油紙裹好藏進空棺,埋在墓穴裏。

  從此,老人守著這份秘密,獨自默默地等待著寄以厚望的兒子回來開棺取書。1949年5月上海解放,老人便讓三兒子張靜茂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過了幾個月仍無音訊,老人這才將22年前的事告訴三兒子,並回鄉從張靜泉衣冠冢的空棺中取出當年的文件、書刊等物品,讓張靜茂上交給人民政府。張靜茂來到上海,專門去刻了紀念圖章“張靜泉 人亞 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蓋在文件上,並將它們捐贈給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如今,這些珍貴的文物靜靜躺在展櫃中,成為信仰傳承的最好見證。

  據悉,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今後將把《共産黨宣言》及其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故事作為一個專門的宣講主題,讓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了解《共産黨宣言》與中國共産黨以及黨的誕生地上海的不解之緣。此外,關於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産黨創立專題也在積極醞釀準備中,計劃於今年“七一”黨的生日前夕推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