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家門口”的服務有了統一標準

2018-05-08 09:44:1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浦東:老百姓“家門口”的服務有了統一標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5月7日,市品質技術監督局和浦東新區共同發佈《社會治理指數評價體系》、《“家門口”服務規範》兩項社會治理領域的區級標準,借助標準化手段進一步明確社會管理要求,優化社區服務流程,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浦東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有了標準,老百姓所享受的服務不僅會是普惠性的、高水準的,還會是一視同仁的、統一規範的,這樣的家門口體驗會更具有獲得感。”而對於基層工作人員來説,“工作標準”的設立有助於提高服務效率,穩定服務品質。

  新發佈的《社會治理指數評價體系》分為社會投入、基本保障、社會民生、社區服務四大類。其中,既有如“每千人配置全科醫生人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映實際發展情況的可量化指標,也有反映市民對浦東新區社會治理的認知度、支持率及其滿意度的評估指標,如“生活便利性滿意度”“社會保障滿意度”等;既有借鑒國內外標誌性地區公認衡量標準的共性指標,也有一些突出本土發展特色,用於衡量浦東各街鎮提升程度的個性指標。通過為這些指標分別設立計演算法則,《評價體系》將原本難以監測、評價的社會治理工作變得可量化、可統計、可衡量。

  另一項標準《“家門口”服務規範》則更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從服務內容、功能區域、導向標識、服務要求、服務評價等多個方面給出明確的流程制度,劃定了服務邊界。比如,《服務規範》要求服務站堅持“辦公最小化”,最大程度騰挪辦公用房讓位群眾,設置首問接待窗口;堅持“一室多用”,通過一週排片上墻、項目上墻、服務電話公示、服務錯時延時,確保工作日和法定節假日均有人員接待等等。通過建立統一的要求、準則,最大限度保障區域內所有老百姓享受同等、高品質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記者了解到,此次兩項區級標準的制定,由市品質技術監督局、市品質和標準化研究院直接指導並參與。浦東新區專門建立了標準化議事協調機制,制定了區級標準管理辦法,審議各領域提出的區級標準。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區地區工委、區民政局等部門,以部分街鎮、村居的實踐經驗為藍本,廣泛調研總結,並多次召開研討會邀請各方專家論證,先後幾輪向委辦局、街鎮、理論和實務專家等徵求意見,最終形成文本。

  據介紹,浦東過去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短板:一是“遠”,浦東區域大,尤其遠郊農村,很多村居享受不到“15分鐘生活圈”的便利;二是“散”,村居雖有服務功能和資源,但分散在各個條線,居民辦事找人難。為從根本上解決百姓“辦事難”,浦東全面推進“家門口”服務體系,一年來已在全區36個街鎮建起1282個“家門口”服務站,實現區域內全覆蓋。通過讓26個區職能部門“能下沉則下沉”,浦東為家門口“服務站”制定了民生服務項目清單,共計147個項目。

  其中,底線民生項目38個,針對低保、低收入、重殘無業、高齡獨居老人等困難群體需求,設計了送餐、購物、心理疏導等項目。基本民生項目84個,針對群眾最基本、最常用、最突出需求,結合“15分鐘生活圈”,科學嵌入教育、文化、養老等服務設施。品質民生項目25個,比如針對群眾對高品質文化的需求,設計文化客廳項目,把原來只下沉到街鎮的文化項目進一步下沉到村居。而今,每一個“家門口”服務站都已配備黨群、政務、生活、法律、文化、健康、社區管理7大類基本服務,真正實現“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務就在身邊”。

  隨著此次兩項區級標準落地,浦東“家門口”服務得以通過一套完整的規範來厘清事項、明確流程、明確制度,真正實現服務站標準化運作,保障和提升了“家門口”服務總體品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