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年後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

2018-05-17 08:43:5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國內首個“國際博物館日”專列在滬發車,博物館發展進入快車道 上海三年後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地鐵十號線“國際博物館日”專列5月16日亮相。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地鐵十號線“國際博物館日”專列5月16日上午正式發車,標誌著“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作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承辦地,上海未來將把一批博物館打造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建設若干博物館集聚區,三年後實現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百餘家博物館明天起將向公眾免費開放三天,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感受這座城市獨具魅力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在地鐵十號線老西門站,記者見到了整裝一新的“國際博物館日”專列。這輛國內首個“國際博物館日”專列車身為活力四射的橙色,車身內外、頂部、地面,包括拉手上都設計了全市博物館標識及二維碼。乘客拿起手機,通過微信掃一掃,就可以獲得博物館的相關信息。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在專列上隨處可見。

  地鐵十號線沿途經過新天地、豫園、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五角場等上海城市地標,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博物館與美好生活”主題不謀而合。上海市文物局表示,開通這趟“國際博物館日”專列,希望能借助地鐵這一載體開展宣傳,突出博物館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讓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館連接你我他,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意義。據悉,該趟專列編入地鐵十號線的正常運營班次,將在整個五月期間持續運營。

  《上海市博物館年報2017》同日發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館、紀念館和陳列館126家,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00萬計,每19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高於全國每40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的平均水準。從構成來看,國有博物館45家,行業博物館52家,民辦博物館29家,市級、區級博物館百花齊放、聯動發展。

  市文物局表示,三年後實現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目標。下階段工作重點是優化博物館區域佈局,加強文化地標建設。從《上海市博物館年報2017》數據來看,目前全市博物館設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黃浦、徐匯、虹口、靜安四區博物館數量為55座,佔比44%;外環外遠郊地區博物館總數為41座,總量不少,但佈局分散,覆蓋率較低。其中,黃浦江東岸地區和崇明島的博物館覆蓋率明顯低於浦西地區,崇明區僅有一所博物館。未來,上海將積極推進上海博物館東館、中共一大紀念館的新館籌建工作,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標;同時在沿江(黃浦江)、沿河(蘇州河)、沿軸(城市南北軸線)、沿路(楊樹浦路)重點建設若干博物館集聚區,實現博物館科學化佈局,構建博物館現代化體系。

  去年,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龍華烈士紀念館相繼完成陳列改擴建工作,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統計數據顯示,全市29座革命類博物館去年全年共計接待觀眾407.25萬人次,同比增長14.6%。其中,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接待觀眾數量超過70萬人次,同比增長165.74%,日最高接待量達到7262人次,創歷史紀錄。

  據透露,根據《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上海將重點開展好“黨的誕生地”初心教育活動,深化研究,豐富內涵,提高在“一大”開展黨性教育、初心教育的現場感、莊重感、儀式感。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擦亮“一大”作為“黨的誕生地”的紅色品牌。今年,上海還將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力爭每個國有博物館內的重要藏品都可以通過掃碼閱讀,真正做到讓市民把博物館帶回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