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發佈

2018-05-28 09:51:3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發佈 投保流程更簡單 騙保難逃智慧眼

  傳統的保險業遇到人工智能時代,會發生什麼變化?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進入無人駕駛、家政服務、辦公系統之後,保險業又會拓展出哪些新的業務種類並會遭遇怎樣的觀念與政策的掣肘呢?今天上午,《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2018)》在“上海論壇2018”上發佈,該路線圖全面繪製了保險業智慧發展的新路徑。

  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斷加碼,“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已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據論壇提供的信息,2014至2016年,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保險科技公司數量幾乎翻了三倍。據去年國內外的相關調查顯示,61%的保險公司正在探索人與機器的共同利益,75%的保險業高端經理人都認為人工智能即將改變保險業務,而且,人工智能技術會使得線上投保理賠的流程更趨簡單流暢。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的人工智能應用也呈現出飛躍式發展,保險智慧服務時代已經開啟。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聯合風險管家研發的智慧保險顧問,能為消費者解答各類保險疑問;弘康人壽率先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了保全服務智慧化;螞蟻金服開放智慧圖像識別技術的“定損寶”,開通了車險智慧定損理賠新渠道;多家企業引入的智慧機器人,更是以低成本與高效率滿足了客戶所有的保單服務需求。有專家舉例説,企圖騙保的人往往會拿著網上下載的圖片向不同的保險公司報案理賠,但在生鮮腐爛、化粧品過敏這些消費保險上,智慧的“眼睛”可以在一個龐大的圖片庫中比對識別出報案人持有圖片的真實性。

  由復旦保險科技實驗室聯合中國保險學會共同發佈的《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2018)》指出,人工智能保險行業將在2018年進入智慧化時代,在2020年邁過智慧化時代的弱智慧階段進入中智慧階段,最終於2030年進入強智慧階段。人工智能與保險的結合,必將擁有無限的發展前景。然而,人工智能在保險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中後端環節應用受限、尚未有效解決人工替代成本等問題。特別是今年保險市場進入弱智慧時代後,還存在著來自政策監管、數據、市場、研發技術和信息安全層面的障礙,面臨著資本、數據、道德倫理、人才等因素的機遇與挑戰。以投保“無人駕駛”為例,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瓶頸,主要表現在對惡劣天氣和地理環境的識別存在困難、難以預測和回應人類的應急行為等,一旦發生涉保案件,責任的認定必將是必須攻克的首要難題。為此,出席今天上午上海論壇保險分論壇的專家們,紛紛聚焦“當保險遇上人工智能:人類社會新未來”這一主題,進一步分析人工智能在更多保險業務上將會出現的新問題,並探討如何打通未來智慧保險業的全産業鏈。專家們提出,包括保險公司、科技公司、監管部門在內的多個主體,需要把握政策紅利支持,依託技術發展與資本力量,克服傳統行業痛點,提升運作效率。

  該份路線圖還顯示,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的運用已進入加速階段,預計將分別在2025年、2030年和2036年實現25%、50%、75%的行業運用。從保險業自身角度看,目前亟待抓緊佈局實施,以便更好地應對全新的人工智能保險業時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