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讓文化在"海派之源"詩意棲居

2018-06-04 09:12:4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 徐匯區啟動《三年行動計劃》,致力於發掘“千年龍華、百年衡復、十年西岸”文化價值 讓文化在“海派之源”詩意棲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位於徐匯區的柯靈故居飽含人文氣息,賦予了老建築更多歷史人文價值。

  徐家匯天主教堂前的廣場日前圍起圍板開展施工,預計經過三年施工建造,這裡將建起一個與周邊區域風貌及建築特色契合的文化綜合體。該綜合體地上地下面積共1萬平方米,建成後,將先後嵌入博物館、閱讀空間及小型展演空間,成為沒有圍墻的4A級景區——“徐家匯源”的核心地標。由此,徐匯區正式啟動《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彰顯“海派之源”新標杆三年行動計劃》——聚焦 “徐家匯源”“魅力衡復”“藝術西岸”,煥發“千年龍華、百年衡復、十年西岸”文化價值,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力爭到2020年形成文化資源富集、文化地標凸顯、文化名家薈萃、文化服務完善、文化産業繁榮、國際文化交流頻繁的新格局。讓文化在這片厚土上詩意棲居、自由流淌。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徐匯區將重塑引領風尚的“徐家匯源”。充分挖掘以“光啟文化”為特質的徐家匯區域文化內涵,以百年電影、百年唱片、百年工藝、百年教育、百年氣象為抓手,整合文化資源,優化整體設計,于兩年內推動土山灣博物館移址並進行二次提升改造,打造成為集展覽、收藏、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同時,推動百代唱片小紅樓修繕、徐光啟“兩館一園”建設改造等項目,注入文化新內容,再現徐家匯中西文化交流重鎮的風采。

  立足百年建築、百年音樂淵源,傳承海派文脈,徐匯區將以歷史建築群像為街區背景,以高雅現代音樂為街區細胞,以名人生活印跡為街區故事,以慢生活休閒為街區節奏,多種方式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遺産,打造歷史與當代完美融合的“全球城市的衡復樣本”——加快品牌重構、業態更新和結構調整,逐步推進名人故居群對外開放,推進上音歌劇院、修道院公寓等項目建設。比如,針對復興中路—汾陽路區域進行整體改造,並以明年上海交響樂團成立140週年為節點,打造國際音樂文化街區。年內還將完成黑石公寓項目,集聚國內外知名音樂機構,引入音樂機構總部和大師工作室等。

  此外,徐匯區以“邁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為引領,著力建設世界級“藝術西岸”。預計到 2020年,由 2500座空間劇場、1800座專業音樂劇劇場、1000座演藝劇場、800座互動音樂廳、400座黑匣子先鋒劇場五座劇院和一個開放性藝術空間組成的 “上海夢中心”演藝集聚區將全部投入運營。以戲劇節、演出季等表現形式集聚國內外優質、經典、前沿、跨界的舞臺藝術資源,從而將西岸打造成為比肩世界級水準的亞洲最大國際藝術群落,成為上海當代藝術新地標、國際藝術交流必選地。

  借助於此,徐匯區致力於打造“精品劇目的首演之地”,與美國紐約百老匯、英國倫敦西區等國際一流演藝集聚區建立合作關係,引進歐美經典劇目,成為國際演藝節目登陸上海的首演地,也成為本土優秀劇目在國內開展巡演的第一站,探索精品劇目駐場演出模式。

  同時,依託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等載體,依託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吸引國內外知名策展人前來策展,推動西岸成為國際知名藝術展覽、藝術機構、藝術家作品進入上海的首展地,成為國內原創藝術作品巡展的第一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