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龍文化全能賽優秀文化陪伴孩子成長

2018-06-04 09:09:1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舞龍賽舟放風箏,學生龍文化全能賽連續五年成功舉辦 讓優秀傳統文化陪伴孩子成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學生龍舟隊在海灣國家森林公園舉行的全能賽中你追我趕。邵劍平 攝 

  龍舟競渡、風箏翔空、龍獅齊舞……上週末,第五屆上海市學生龍文化全能賽在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舉行。經過5年培育和積澱,這一活動已成為上海青少年一年一度感受傳統文化的節日盛會。當天,全市16個區有200余所學校的50支龍舟隊、51支風箏隊、52支龍獅隊,共5000多名學生參與其中。

  外國留學生為何對龍舟情有獨鍾

  在龍舟賽區,槳手裏有位金髮碧眼的小夥子。原來,他是工商外國語學校的交換留學生壽龍瀚。“劃龍舟看起來很簡單,其實裏面的學問太大了。”壽龍瀚告訴記者,他9個月前來到上海學習和生活,喜歡上這項運動並加入了學校的龍舟隊。龍舟,讓這個老外學生迅速融入了集體,同學們時常會客串小老師,給壽龍瀚“補補課”。一來二去,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工商外國語學校參賽的特色是隊伍中常有“洋面孔”,這次和壽龍瀚一起參加比賽的,還有15歲的泰國姑娘陳帕兒,“這幾個月我參加了不少和‘龍’有關的運動,以前印象中的龍是長翅膀、會吐火的怪物,但中國龍很包容、很美。”

  不少學校把龍獅作為辦校特色

  “一龍四獅”的表演隊伍來自上海船廠技工學校。這支隊伍裏大多數學生的家鄉是中國龍獅運動重鎮——廣東。擔當“龍珠”的姑娘鬱偉琳説,為讓表演更活靈活現,她還好好請教了自己的家人。鬱偉琳來自於一個龍獅世家,她的外公就帶領著一支龍獅隊伍。

  記者發現,如今滬上把龍獅作為辦校特色的學校還真不少。比如上海市山陽中學,在上海市學生龍文化全能賽中,他們連續多年獲得龍獅比賽初中組第一名。學校還支持老師編寫舞龍校本教材,成為傳承龍文化、推廣龍獅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學生們能夠全面系統了解龍獅運動這一傳統文化的起源、內涵及蘊藏的民族精神。

  風箏為何能飛進尋常課堂

  齊賢學校是奉賢區風箏特色學校。其退休老師葛世平從1988開始就教學生製作、放飛風箏。現在他每週都要回校為孩子們指導。學校設有專門的風箏教室,在校學生每週都有一堂風箏課。將風箏的理論、製作和放飛等文化引入體育課堂,引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

  隨著教育部門愈加重視傳統文化教育,風箏已飛進越來越多上海中小學的課堂。上海市風箏協會每年定期組織專業教練,為上百名教師提供風箏製作培訓,為數百支風箏隊伍進行專業放飛培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