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復風貌區可閱讀的建築等你感悟海派文脈

2018-06-06 08:44:48|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衡復風貌區又一批老建築修繕,修道院公寓、夏衍故居、草嬰書房擬明年春節前向市民開放 可閱讀的建築等你感悟海派文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正在修繕的夏衍故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正在修繕的草嬰書房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任國強 

  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可漫步的。如果要給上海的44個歷史風貌區列個榜單,相信衡復歷史風貌區一定會位列三甲。因為這裡既是上海保護規模最大的歷史風貌區,總面積7.66平方公里,也擁有各種風格、各種時期的歷史建築,有著“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近日,4.3平方公里衡復歷史風貌區所在的徐匯區啟動了區域內一批歷史建築的修繕:修道院公寓、夏衍故居、草嬰書房,根據修繕完成的時間不同,預計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節前向市民開放。曾經,觸摸不到的建築可以真正地走進去。

  夏衍故居:家人口述、資料調研還原風貌

  烏魯木齊南路178號,夏衍故居,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正在施工,故居位於烏魯木齊南路的大門暫時被封閉,通過一側的安亭路曲折進入後,展現在面前的是錯落有致的三棟建築。夏衍故居正是位於建築群最南面的2號樓,這處老宅建造于1932年,為3層磚木結構。深棕色的裝飾木架、簡潔幾何裝飾的腰線元素都體現了建築的英式建築風格,入口尖券門洞、綠色釉面漏窗、高聳的煙囪則是西班牙風格元素。

  1949年8月至1955年5月間,夏衍曾居住在此。作為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也是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994年,他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第一批藏書2800冊,10月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這裡,見證了夏衍在上海生活、工作與創作的重要軌跡。

  據承擔修繕的上海徐房建築實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修繕以夏衍居住時期的歷史風貌作為最重要的參照依據,根據夏衍家人的口述信息及同類型歷史建築的調研,力求恢復夏衍居住時期的外立面建築風貌及室內空間的歷史風貌。而在故居的南側,一塊約1000多平方米的草地將在修繕完成後鋪就而成,給市民提供一個休憩放鬆的地方。

  和夏衍故居毗鄰的1號樓曾經是徐匯區政協禮堂,在將場地騰退之後,此處的修繕也在進行之中,考慮到衡復風貌區內成規模的公共文化空間比較少,這裡會打造成一處公共文化空間,服務於周邊區域。

  草嬰書房:終圓一代譯壇大師心願

  建築群西側建築的底樓則是我國著名翻譯家草嬰先生曾經的住所,這位一人翻譯了托爾斯泰全部小説的翻譯家一生摯愛就是書。

  “找一塊墓地,並不是草嬰所喜歡的,與留一座墓碑相比,將他的文學精神流傳下來更重要。”2015年,在草嬰彌留之際,妻子盛天民就知道草嬰的最大心願是能建一間“草嬰書房”,這裡不僅可以存放草嬰畢生收藏的書籍,把它們開放給讀者借閱,還希望可以能成為人們交流思想和學術的沙龍。

  如今,草嬰的心願得以實現。

  徐匯區文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草嬰書房的打造會充分尊重其家人的意見,力求將其生前工作、生活的場景鮮活地展示給公眾,當然在書房中,最少不了的是他的作品。

  草嬰書房面前的一處200多平方米的臨時建築,將在拆除後統統鋪上草坪。未來,這裡不僅是可以和譯壇大師實現思想交流的地方,也將和夏衍故居南側的大草坪一起,為整個環境的顏值提升加分。

  “夏衍故居與草嬰書房是靜態展示,當中的禮堂則作為動態展示,這裡可以進行一些文化産品、文化劇目的首發,也可以舉辦一些小型的文化展示會。”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通過這一靜一動的打造,可以讓市民擁有更豐富的體驗與感受。對方同時透露,知名音樂家譚盾有在上海設立上海國際電影音樂研究中心的想法,徐匯區對此將十分支持。

  事實上,以烏魯木齊南路178號為中心的輻射半徑內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烏魯木齊南路180號為“民國江西五上將”之一劉峙的舊居。不僅如此,烏魯木齊南路上還有朱敏堂住宅、馬超俊舊居等等,區域內建築風格多樣,英國式、西班牙式等幾乎都可以找到。因此,徐匯區將通過178號名人坊的修繕與活化,將其打造成為烏魯木齊南路一帶的重要文化新地標。加上此前巴金、張樂平、柯靈等名人故居已經對公眾開放,衡復風貌區內的名人故居開放將形成規模效應。

  修道院公寓:將成衡復展示館

  復興西路62號,修道院公寓。既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

  記者到達時,53歲的瓦工馮順祥正在用鋸條仔細打磨建築外立面的柱子。因為風吹日曬之下,柱子的紋路多少都有點風化,只有通過清洗和打磨,才能讓柱子恢復往昔風采。

  修道院公寓有著濃濃的西班牙式建築風格,由南北兩樓組成,即由一幢二層和一幢三層的建築組成。二幢建築之間以底層外廊連接,這是因為西班牙面對地中海,受季風影響多雨,且夏日炎熱,所以這種建築佈局在排水和抗風性以及空氣對流上有明顯優勢。

  因此,工人們在整個建築外部的鐵花格柵的修復中花了很大的力氣。通過手工操作,將銹跡一點點清除乾淨後,再重新刷上了防銹漆。雖然銅質的把手和鉸鏈已經用了近90年,但是良好的材料品質與精湛的製作工藝,使這些銅質的把手和鉸鏈在經過處理和潤滑後,使用起來十分順手。

  二樓房間內的壁爐和羅馬柱如今的裝飾功能大於實用功能,所以,工人們將其用毛氈細心地包裹起來,等到建築整體修繕完成之後再作局部提升。要説此次修繕中的最大亮點,莫過於屋頂上16個煙柱的恢復。“我們查證資料發現,這些煙柱是此類建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徐房建築的相關負責人説,和傳統印象中方方的煙柱不同,西班牙風格的煙柱像兩個帽子加一個圓柱體,整個樣子帶著一點萌。為了做出這樣風格的煙柱,木工師傅先用木材打造出了模具,然後泥工師傅將調配好的水泥製造成模,最後再用黃水泥在表面進行覆蓋,體現出“做舊”的感覺。

  徐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修道院公寓在修繕更新後,將成為衡復歷史風貌區展示館,為徐匯闡釋海派文化提供展示空間和文化研究資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