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最經典版本演出陣容首次齊聚

2018-06-13 09:20:1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四大名著最經典版本演出陣容首次齊聚!中國電視劇走過光輝一甲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與時代同行——紀念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盛典 官方圖

   六小齡童、馬德華、朱龍廣,歐陽奮強、鄧婕、袁枚,魏宗萬、張光北、洪宇宙,周野芒、臧金生……昨晚,在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站在紅底金字“與時代同行——紀念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盛典”的背景板前,1986版《西遊記》的孫悟空、豬八戒和如來佛祖,1987版《紅樓夢》的賈寶玉、王熙鳳和襲人,1994版《三國演義》的司馬懿、呂布、周瑜,1998版《水滸傳》的林沖、魯智深滿滿噹噹,站成一排。這是觀眾最為熟悉的“四大名著”題材電視劇,最經典版本的第一次齊聚。哪怕只是綵排,六小齡童依舊雙手捧著話筒,誠懇地説:“《西遊記》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一個‘精’字,精誠所至的精。”

  四個字説四部劇 精藝角準不可缺

  精,《西遊記》

   六小齡童介紹説,整個劇組前後共用了17年的時間,“跟真正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時間一樣,我們遇到的困難遠遠不止師徒五人的九九八十一難。”馬德華用豬八戒的口氣在一旁附和道“大師兄説得對”,捧著手機正咔嚓咔擦為“四大名著”劇組留影的觀眾們,聽了不由地噗嗤一笑。正是1986版《西遊記》整個劇組幾乎是不計成本地慢工出細活,當初一台攝像機、兩千多人, 在惡劣的條件下踏遍千山萬水,歷時6年才拍成短短25集,過程之艱難堪比西天取經。精誠所至,《西遊記》創紀錄地反復重播三千多次,在中國電視劇歷史上前無古人,也再難有來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1986版《西遊記》 網絡圖

   藝,《紅樓夢》

   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概括紅樓夢,王熙鳳的扮演者鄧婕説,她會選擇藝術的“藝”字。87版《紅樓夢》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是我們大家用了3年的時間,沉下心來進行的‘藝術’創作。”鄧婕回憶説,當年自己一進劇組就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演員學習班,“大家集中生活,研讀原著、訓練形體、習練琴棋書畫,劇組還專門請來了20多位大家組成的顧問‘天團’,給我們上課。拍攝過程中,民俗學家鄧雲鄉更是從頭跟組進行指導,生怕有半點閃失誤。”襲人的扮演者袁枚也清晰記得當年和60來個來自五湖四海的演員一起訓練的生活,“住在圓明園招待所,一班同學像學校一樣,每天晨練、跑步、壓腿、練聲,而後上午學‘紅樓’,專家講‘紅樓’的書,講民俗風情,講歷史故事、典故。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我們走進了‘紅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87版《紅樓夢》 網絡圖

   袁枚的全套專家錄音筆記後來還借給了晚入學的“賈寶玉”,歐陽奮強回憶説:“進組一個月的時間,我看了四遍《紅樓夢》,同時把鄧婕還有曉旭他們專家講課的筆記本借過來,翻來覆去地看,把專家講課的磁帶借過來,來回聽,慢慢地我終於走近了《紅樓夢》,走進了賈寶玉。” 這些慢慢走近“紅樓“的演員們,從1984年2月9日試拍序集,到殺青總共拍了兩年零八個月,即便從1984 年9月10日正式開機算起,到殺青也是兩年零一個月,總共拍攝超過9600 個鏡頭。慢工出細活,87版《紅樓夢》被譽為小説誕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普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87版《紅樓夢》 網絡圖

   角,《水滸傳》

   如果説《西遊記》和《紅樓夢》最被國內觀眾熟悉和惦念,那麼94版《三國演義》與98版《水滸傳》是中國電視劇走向海外並引發熱潮的急先鋒。尤其《水滸傳》,以大陸電視人為主導、香港動作導演參與的配置,使該劇的動作場面達到了寫實巔峰,即便如今回放,依舊覺得精彩好看。林沖的扮演者周野芒認真剖析起自己的角色,“一百單八將在老百姓心目中從古至今有很多記憶和版本,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108將人物的想像。比如我這個林沖,大部分認為是英雄好漢,80萬禁軍教頭,而我自己有一個小小的、抓住他的特質的想法,他不是只有勇,還有隱忍。”周野芒説,這正是《水滸傳》人物眾多,卻能夠成功的原因,因為每一個“角色”都不同於另一個,具有獨特而準確的個性。“魯智深”臧金生為了角色,從當年清瘦的小夥,痛苦增肥,他説:“演大家非常熟悉的古典名著,只能先從外形開始,然後再去努力,從形似到神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説:周野芒扮演的林沖 網絡圖

   準,《三國演義》

   而分析《三國演義》的成功,周瑜洪宇宙説也只有一個字,是“準!”整部戲完全尊重原著,“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甚至有時候連一個字都不能錯。很多臺詞基本是從原著扒過來的。雖然是演義,但還是非常尊重小説,這一點我覺得很難得。”於是,電視劇最大程度地還原原著的敘事風格和精神氣質, 沒有半點出格的地方,這是劇組對待中華文學經典的虔誠態度。而演員們,唐國強、魏宗萬、張光北,站在舞臺上,便叫人想起來他們飾演的諸葛亮、司馬懿、呂布來,幾乎可以説“準確”還原了原著人物身上的英雄氣概和跌宕起伏的命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説:《三國演義》劇照 網絡圖

  回望來時路

   如果説“四大名著”是中國電視劇60年發展史上,最璀璨的美好記憶,那麼1958年6月15日同樣值得紀念,20 分鐘長的《一口菜餅子》以直播的形式登上熒屏,“電視劇”這個全新的名詞,誕生在了中國電視的元年。60年過去,當年劇中20多歲的小姑娘余琳,如今已是年逾八十的老太,“我們這次把她和她的先生王顯一起請到了盛典現場。86歲的王顯,是中國第一代電視演員,也是《一口菜餅子》的幕後工作人員。他們風雨相伴六十年,跟中國電視劇事業一起。”晚會導演趙蕾介紹時,有點動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説:《一口菜餅子》 網絡圖

   從廣播劇到電視劇;從單本劇到連續劇;從黑白到彩色斑斕……中國電視劇在這60年中歷經變化,砥礪奮進,始終“與時代同行”。1981年2月,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開播,潮水般的巨大反響,讓國産電視劇首次成為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1990 年12 月開播的中國第一部室內劇《渴望》,將鏡頭聚焦在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它讓中國電視劇邁入了現實主義的藝術殿堂;誕生於1993 年的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打開了電視劇藝術的嶄新天地,電視機前的歡聲笑語如今還仿佛回蕩在耳畔;1994 年開播、以留美生活為背景的《北京人在紐約》,是第一部全程在海外拍攝的中國電視劇,真實呈現東西方文化碰撞,並且開啟了中國電視劇的産業化之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説:《我愛我家》 網絡圖

   探班現場,當毛阿敏站在舞台中央,悠悠地唱起《渴望》主題曲,回憶隨著旋律一點點綻放。中國電視劇的60年光輝歷程,見證著電視事業的成長,也見證著時代的變化、國家的發展。是我們的記憶,更是我們的驕傲。

  光亮將延續

   “大家好,我是演員黃曉明。《你遲到的許多年》講的是軍人轉業的故事,我飾演的角色,轉業後投身改革開放的浪潮,以實業救國,致力於研發自主品牌,一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昨晚九點半,綵排的舞臺又被擠得滿滿噹噹,這一次大多是黃曉明、殷桃、唐嫣、羅晉這樣的青年演員,他們帶著《歸去來》《大浦東》《大江大河》《創業時代》《西京故事》《陽光法庭》《最美青春》等9部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劇而來。無論明星大小、導演份量,都為了這一句30秒的推薦詞,早早候場,提前綵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説:《你遲到的許多年》 官方圖

   或許,偶像明星和知名導演們從劇組、從片場特地趕來,為的不是推薦自己的劇集,而是告訴全國觀眾,面向未來,電視人將以“加快新時代電視劇高品質發展、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為使命,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以高品質的精品力作,成就“電視劇大國”的文化氣象。

   《與時代同行·紀念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盛典》,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廣播電視臺共同承辦,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共同協辦,將於今晚正式錄製(播出時間待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