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市民自發召集成立"老房子"俱樂部

2018-06-19 09:11:0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市民自發召集成立“老房子”俱樂部 老房子要保留“市井溫度”

  近幾年,上海44片面積達41平方公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的老建築,成為廣大市民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不少市民也曬出了外灘、老城廂、衡山路-復興路、楓涇、新場、朱家角等地的文化風貌,喚醒老上海往日的人文記憶。

  昨日,上海首個由市民自發召集的“老房子”俱樂部在花園飯店正式成立,300多位熱心市民因為喜歡、熱愛老房子而聚在一起。雖然剛剛創辦,他們就早早立下了終極目標:儘量延長老房子的壽命,盡可能保留市民曾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氛圍,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和未來,留給後代一片“歷史的天空”。

  希望“讀懂她、保護她”

  “我從小接觸到的就是這樣的環境。以前,我喜歡老房子是因為這裡有我的生活和美好回憶。現在,我希望能更加讀懂她、保護她。”吳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地道的老上海,她和他的愛人還有她的父母、公公婆婆都生活在上海的老房子當中,“很高興,現在(這些房子)都受到了保護,我們也不希望她們拆掉。”吳女士説。

  如今,吳女士和這群志同道合的市民聚在了一起。他們在高樓大廈的光影折射之下走過武康路、桃江路、高安路、復興中路,通過徒步和傾訴的形式探索百年老建築的容貌,理解她們的歷史內涵。“之前一個人只能走馬觀花地看看,要麼是發現了故事卻沒有傾訴的對象,要麼就是看個似懂非懂也沒人來介紹她的歷史和故事,感覺總少個知己和老師。”吳女士説,很多市民都在默默關注和保護老房子,如今這“隊伍”終於建立起來了。

  作為俱樂部的發起人之一,胡平告訴記者,俱樂部的成立只是第一步,老房子的保護和傳承必須要經歷從全民覺醒到全民參與的過程。所以,普及老房子的知識就是俱樂部最基礎的工作。“讓越來越多的老房子愛好者,成為老房子保護的專家,是我們俱樂部最重要的目標。”

  修繕後應回歸居住功能

  俱樂部的首批會員,海派女作家朱惜珍告訴記者,就像杜拉斯的《情人》裏所述的一樣,老房子在年輕的時候很美麗,不過跟那時相比,我更喜歡現在歷經了滄桑的容顏。

  當下對於老房子如何保護?朱惜珍則表示,歷史建築、歷史風貌有著它豐富的內涵和人文情懷,例如曹楊新村、長白新村是帶有時代特徵的數萬戶工人的的住宅群。還有張園這樣的老建築,有著那些洋氣大樓裏少有的鄰裡關係。例如之前保護比較好的柯靈故居,它既完整封存了當時的文化空間,還原了大師生活場景,又敞開所有房間允許市民進入。“老房子除了保留一磚一瓦,還要有市井溫度,要將生活化的場景保留下來。”朱惜珍説道。

  如今,上海老建築從“拆改留”轉為“留改拆”的成片保留,那麼成片的老房子該如何加以利用呢?上海老建築保護專家婁承浩告訴記者,對於這樣大片保留的老房子,在進行適當的修繕後還是要回歸居住的“原點”。婁承浩認為,沒有人的老房子是空虛的,“並不是説原先的‘原住居民’還是擠在原來的亭子間。而是有意向留下來的居民,可以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通過市場行為,正當合理地購買其中的一套或是一棟老房子。”婁承浩説道。

  胡平表示,俱樂部裏有知名的專家,有資深的民間人士,也有土生土長一輩子生活在老房子裏的老居民。未來還會通過探討、論證,群策群力地為保護和利用老房子研究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我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間。”胡平説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