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行打造曾經的記憶 曹氏宅、朱氏宅成新區文物保護點將與另一座老宅構成風貌建築群
高行鎮風貌建築群效果圖
隨著高行鎮的曹氏宅、朱氏宅將掛牌成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的消息確定,關於這兩座宅子的修繕,也將在專家和文保部門的方案評審通過後,正式被提上議事日程。
6月19日,從高行鎮政府獲悉,這兩處宅子將和已經成為文物保護點的“萬安樓”一起,在規劃中將成為這片區域的“靈魂”所在,希望可以讓當地居民回味那曾經存在過的“高行記憶”。
專家一致同意列保護點
曹氏宅有兩層,建築面積達938平方米。朱氏宅也有兩層,建築面積達742平方米。原先兩處宅子均為曹氏所有,後才轉讓給朱氏。
從一開始文史愛好者的關注,到之後的多方力量介入,這兩處老宅子也算“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同濟大學完成了對兩處宅子的實地勘察與價值評估後,制定了《高行老集鎮曹宅、朱宅》保護方案。今年3月,浦東新區文保所在高行鎮組織召開曹氏宅、朱氏宅現場專家論證會,在經過包括上海交大建築遺産中心、上海大學建築系、上海建築裝飾集團以及浦東新區規土局、浦東新區建交委等專家根據現場勘察結果,初步斷定高行曹氏宅、朱氏宅皆為清中後期建築。依據建築特點、佈局、工藝、年代等方面考察,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專家一致同意將兩處建築列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
高行鎮副鎮長王洪表示,高行鎮此前的文保家底並不豐富,名氣較大的是“萬安樓”,就在曹氏宅的東南角。
事實上,浦東新區的不可移動文物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四個級別。2017年,浦東新區曾公佈了首批320處文物保護點。此外,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
當時,高行鎮僅有兩處建築——萬安路與寶蓮庵井亭榜上有名。如今,曹氏、朱氏兩座宅子即將掛牌新區文物保護點,也算是豐富了家底。
王洪表示,江南民居習慣擇水而建,日後也依水而興。以曹氏宅為例,它的北面就是能連通黃浦江的盧九溝,而朱氏宅以前也是依傍河道,河道名為鹹塘浜,只是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鹹塘浜變成了如今的高行街,朱氏宅也不再臨水。“城市更新是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也要把城市記憶留下來,歷史建築是最好的記憶載體。”
三座老宅欲規劃成一線
在確立了“保留為主、有機更新”的觀念後,高行鎮相關部門和地塊開發單位針對老宅子,邀請同濟大學古建築學家開展了建築歷史與人文歷史調查,“用科學的態度對老建築進行修繕與保護”。
作為地塊開發單位,長江高行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毅説,在他們和專家一同做的規劃與更新方案中,希望能將這片區域打造成“帶有高行記憶的風貌老街”。因此,他們也在尋訪原住民,聽他們講述以前的老街風貌,力求在打造中更加接近記憶中的“高行”。
對於曹氏、朱氏兩座宅子,也將在修繕方案得到評審通過後,正式啟動。在他們的設想中,能將曹氏宅、朱氏宅與萬安樓三點連成一線,形成風貌群建築。
如果從空中俯瞰,你會看到:萬安樓與曹氏宅處於同一直線上,而朱氏宅則略為居內。因此,如果要想將三處建築連城一線,可能會涉及到朱氏宅的平移或者落架修繕。據了解,地塊開放單位做了兩套不同的方案,等專家和文保部門的評審通過之後,再確定採用何種方式。
高行鎮對家底進行排摸
高行鎮內文保單位並不多,但其有古庵、古字、古碑、古樹和古橋。民國初年,文人墨客用一座(四通)橋、兩條水、五座廟宇,題名謂之“高行八景”。其中,“萬安望月”就是八景之一,而萬安就是“萬安樓”,位於萬安路高行街口。建於民國初年,混合結構,門樓為西洋裝飾,室內為中式,為中西合璧。
不僅如此,趁著此次更新的機會,高行還將鎮裏的“家底”又進行了一次排摸:2017年6月,鎮裏有一處民宅已經掛牌成為了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在規劃中,其所在地周邊會建一片開放式公園。因此,針對這處宅子的修繕方案也在完善之中。日後,這處文物保護點將會是開放式公園的點睛所在。這座佔地60多畝的開放式公園建成後,又將給當地居民提供一處新的休閒放鬆地。
據悉,由於涉及建築的修繕與保護,最終方案還需要等待相關部門與專家的評審後才能最終確認,晨報將對此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