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在滬進行,全國30人集中培訓兩月 85歲“江姐”帶學員唱響《紅梅讚》
演唱會上的歌劇《白毛女》選段劇照。蔣迪雯 攝
7月19日晚,“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彙報音樂會《紅梅讚—紅色經典歌劇選段演唱會》上演。《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冰山上的來客》《傷逝》《原野》《野火春風鬥古城》《江姐》七部經典民族歌劇選段,讓觀眾感受到紅色經典的不變魅力。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扮演者、85歲的任桂珍壓軸登臺,與女高音歌唱家孫麗英一起,帶領全體學員合唱了民族歌劇《江姐》的著名唱段《紅梅讚》。
自去年文化部實施“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以來,民族歌劇在全國各地的創作排演再掀熱潮。7月10日,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在上海師範大學啟動,30名學員從全國300多名報名者遴選而出參與培訓。任桂珍、魏松、孫麗英、于麗紅、王祖皆、張卓婭、居其宏、黃豆豆、史依弘等18位頂尖的表演者、創作者、理論家組成教師團隊,對學員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培訓。
傳承民族歌劇經典唱段
音樂會所選的七部民族歌劇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本場演出中,學員曹藝瀟、鄭培欽、范月明用音樂塑造人物,演繹出細膩的情感變化。
音樂會的最後一個劇目是歌劇《江姐》的選段《革命到底志如剛》《你要三思而行》《我為共産主義把青春貢獻》,作品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全劇以四川民歌的音樂為主要素材,吸取川劇、婺劇、越劇、杭灘、四川清音、京劇等音樂語匯和手法進行創作。在音樂會上扮演“江姐”的演員牛雁告訴記者,第一代“江姐”的扮演者任桂珍對學員們進行了悉心指導。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要唱出情感的內在性,將表情、動作與音樂戲劇衝突密切結合在一起。
這場彙報音樂會免費向社會開放,歌劇、聲樂愛好者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劇院座無虛席。
建立科學的人才培育模式
在課程設置上,培訓班還特別安排采風、舞臺觀摩、民族歌劇選段音樂會和民族歌劇彙報演出等內容,讓學員有機會得到全方位的能力提升。遵義師範學院與貴州省歌舞劇院也是這次培訓項目的協辦單位。9月初,培訓班將在遵義舉行結項演出。屆時,30名項目學員將登臺彙報其研修成果,並演出6場民族歌劇《黨的女兒》。
“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張春良説:“要唱響中國民族歌劇,必須打造出一批優秀人才。”當然,培養民族歌劇表演人才是個系統性工程,他們不僅需要綜合藝術素養和傳統文化積澱,還需要紮實的表演基本功和豐富的舞臺實踐。希望能建立起一套科學而具有文化縱深的人才培育模式,讓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