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力推進垃圾分類 推動社區文明建設

2018-08-02 08:56:08|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垃圾是放錯了家的資源,垃圾分類可化害為利,變廢為寶。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組織的集中採訪顯示,上海市垃圾分類小區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成效顯著。

  有害乾濕可回收,紅藍棕黑辨分明

  今年4月18日,上海警備區第四幹休所開始正式實施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一個垃圾箱房共有四扇大門,分別是代表幹垃圾的黑色門、代表濕垃圾的棕色門、代表可回收物的藍色門和代表有害垃圾的紅色門,每扇門上都有垃圾的具體種類和卡通標識,清晰明瞭,辨識度高。

  警備區第四幹休所是始建於1987年的部隊小區,小區住戶多為軍隊離退休老幹部。一個老幹部家庭的家政服務人員王桂芝在開通“綠色賬戶”之後,每天上午出門都會將已經分好類的垃圾投放進小區門口的垃圾箱房。

  小區內的垃圾分類志願者林競介紹,所謂綠色賬戶,是向參與垃圾“乾濕分類”家庭發放的,具有消費抵扣、服務優惠、禮品兌換等功能的專項獎勵積分,每次分類投放垃圾前直接將綠色賬戶卡放入刷卡處卡槽即可積一次分。

  在投放垃圾的時間設置方面,林競説,“時間的設置我們是徵詢過這裡老幹部們的意見的,他們要求是早上的7點30分到9點30分,晚上4點30分到7點30分。晚上6點多會有一個小高峰。”

  從難到易促分類,推廣管理有方法

  上航新村與緊鄰的登高花園共有99戶出租戶,其中43戶為航空企業員工。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空乘的工作時間與垃圾分類每日投放的時間相衝突,導致垃圾分類很難順利進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方面建議住在一起的空乘可以根據自己的上班時間安排輪流投放垃圾值班表,一方面多次走訪東航、春秋等租住戶所在單位爭取支持,讓單位發動員工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上航新村居民區書記朱雪琴用“四個抓”“四個勤”“五個心”概括社區垃圾分類保障工作。“四個抓”即黨員帶動骨幹,骨幹帶動樓組,樓組帶動片區,老鄉帶動老鄉。“四個勤”即要手勤、腳勤、嘴勤、腦勤,志願者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在最初推廣的過程中要每家每戶登門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調研垃圾投放時間,督促垃圾分類情況。“五個心”即決心、齊心、耐心、細心、暖心。有決心,工作才能一以貫之;有齊心,志願者和居委幹部才能協同處理好各項事宜;有耐心,才能讓居民在理解的基礎上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有細心,才能讓垃圾分類不出錯;最後的暖心是因為社區暖心工作室的成立,60歲以上的志願者可以享受免費理髮的福利。

  程家村街道辦事主任遊雁告訴記者,推廣垃圾分類是一項從難到易的過程。針對軍隊離退休老幹部家庭聘請家政服務人員多的特點,舉辦家政服務員垃圾分類專場培訓。針對老幹部年齡大、接受能力慢等特點,居委幹部通過印製字體較大、圖文並茂的宣傳單頁,手把手、反復上門進行宣傳告知。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上航新村的垃圾分類居民支持率從最初的30%上升至99%,警備區第四幹休所的支持率從最初的60%上升至100%,精準投放率也有所升高。

  回收垃圾再生産,環境保護在心中

  經過居民認真分類後的垃圾去哪了?程家橋街道辦事處主任遊雁解釋道:“四個不同的垃圾廂房分別由三個公司來進行收運,幹垃圾和有害垃圾都由西聯公司負責收運,時間為每天的9:00-10:00,由於有害垃圾的儲蓄量不定,因此一般電話通知收運,濕垃圾由環潔公司每天13:00-14:00收運,可回收垃圾由新錦華公司每天9:00-9:40來收運。”垃圾分類不再是將垃圾集中運往垃圾場後由環衛工人進行粗分類,而是從源頭開始進行精準分類,這將落實到每家每戶、每一個人的身上。

  在垃圾箱房邊設立的宣傳板上,分類後回收的垃圾去向何方清晰可見,通過各種後續的處理,不同類別的垃圾將有不同的旅程。乾濕垃圾除了直接去廢棄物處理中心外,濕垃圾通過處理可轉變為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將通過環境實現無害化處理,可回收物將進行資源化處理,可化害為利,變廢為寶。例如回收一噸的廢塑膠回煉600千克柴油,回收一噸的易拉罐煉成一噸好鋁塊。這將減少垃圾焚燒和掩埋的數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如今,城市的生活垃圾産量與日俱增,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上海市每天産生的垃圾近2萬噸,填埋場每天僅可以處置9千噸垃圾,生活垃圾處置嚴重超負荷,可以想像未來可能面臨“垃圾圍城”,嚴重影響環境。垃圾分類舉手之勞卻可以對整個社會産生巨大的影響,能夠有效節約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因此,上海將繼續大力倡導市民增強分類意識,正確掌握分類知識,正確分類投放,為構建綠色家園行動起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