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只能法庭見?這一省時高效、不傷和氣、費用低、無管轄限制的商事糾紛解決機制不妨試試
面對日益活躍的貿易投資活動,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法律服務,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經貿法律服務需求?9月17日,由政府出資購買服務的上海公平貿易領域公共服務産品——首屆上海商事調解周在滬開幕。
調解有著省時高效、不傷和氣、費用低廉、無管轄限制等特點
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等多元糾紛解決方式被廣泛用於國際商事爭議的解決,作為世界範圍內廣泛應用於爭議解決的方式之一,調解有著省時高效、不傷和氣、費用低廉、無管轄限制等特點,受到企業和個人的歡迎,在中國,人民調解更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舉辦商事調解周活動,也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推廣調解這一爭議解決方式的形式之一,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等地都長期舉辦此類活動。今年本市首次舉辦商事調解周,則在國內尚屬首創。
據悉,未來一週內,本市將舉行以“調解是有效解決爭議的首選方式”和“調解是‘一帶一路’最可行的法律救濟方式’”為議題的辯論賽;“國際商事調解助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發展”研討會;開展國際商事調解專題培訓,培訓涉及國際商事審判要點、域外商事調解特徵及我國商事調解現狀等內容;還將設置模擬調解庭,進行現場實訓。這些活動旨在為廣大中小企業搭建更為多元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進一步傳播調解文化,讓更多企業和個人選擇調解來解決糾紛,進一步發揮商事調解對服務經貿活動的保障效應,提升商事調解法律服務能級。
上海自貿區已經有一批國際知名的商事爭議解決機構先後入駐
近年來,隨著上海國際貿易中心能級不斷提升,本市商事調解也取得了快速發展。一批既不依附於任何政府機關,也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單位的獨立第三方爭端解決組織先後成立。2011年,經市商務委批准,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以下簡稱“調解中心”)在滬設立,成為國內首家專業從事商事調解的獨立機構,標誌著本市商事調解工作全面走向專業化軌道。
7年來,本市商事調解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市場化運作道路,以調解中心為例,共正式受理案件597件,涉案標的額達76億2100余萬元,案件調解成功370件,調解成功率約62%,其中金融類糾紛佔比50%,知識産權類糾紛佔比25%,貿易類糾紛佔比5%,有其他涉外因素的合同糾紛佔比近10%。與此同時,一支國際化、專業化的調解人才隊伍已基本形成。目前,調解中心共有在冊調解員51名,包括兩名外籍調解員,這些調解元都是熟悉國際、國內商事法律事務,同時又深諳中華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律師、退休法院,覆蓋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知識産權、房地産、工程承包、海商事等多個領域。不僅如此,為配合上海自貿區商事爭端解決,該機構還建立了一個全部由境外專業人士組成的國際商事聯合調解庭,同時它還是第一家入駐2018年進口博覽會的調解機構。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國際商事法庭宣告成立,調解中心與之相關的對接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近年來,本市調解機構還先後與美國、歐盟、英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地調解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調解中心與全球最大的ADR機構——美國司法仲裁與調解服務有限公司(JAMS)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成為其全球第七個國際成員,連續四年舉辦滬港商事調解論壇,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此外,自2015年起,本市利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積極推進國際知名商事爭議解決機構入駐,在國內率先引進境外商事仲裁機構,已經有一批國際知名的商事爭議解決機構先後入駐。目前,上海已成為國內商事爭議解決機構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包括商事調解、商事仲裁在內的多元爭議解決方式已在處理企業經貿和投資爭端,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重要的功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