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奧德賽”在上海大劇院奏響 民樂繪就外灘盛景

2018-09-25 08:51:0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奧德賽”巡演歸來在上海大劇院奏響 中秋之夜,民樂繪就外灘盛景

“上海奧德賽”在上海大劇院奏響 民樂繪就外灘盛景

圖片説明:24日晚,《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本報記者蔣迪雯攝

  24日晚,上海民族樂團原創音樂會《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再返上海大劇院,作為大劇院20週年慶典月壓軸奏響,用民族音樂的國際化表達來展現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向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

  德國作曲家詮釋上海精神

  德國作曲家兼指揮家克裏斯蒂安·佑斯特是中國迷。他曾創作音樂作品《台北地平線》、歌劇《心經》、融合中美詩歌講述奇幻愛情的合唱劇《愛人》、芭蕾舞劇《紅樓夢》等。

  創作《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前,佑斯特曾來上海“深扎”。他一個人乘地鐵在上海漫遊,也向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了解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音區、傳統演奏技法,以及融合各種現代演奏技法的可能性。中國民樂的聲音激發了這位外國作曲家的創造力。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説:“佑斯特的樂隊編制有別於常規的安排,為當代中國民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奧德賽”原為古希臘最重要的史詩之一,展現了主人公奧德修斯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外灘是上海百年巨變的一個縮影。音樂會由《東方韻味》《浦江明珠》《伊甸園之橋》《中華第一街》及《外灘》五個篇章構成,一部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上海史詩”層層鋪展。

  當代水墨彰顯城市魅力

  除了音樂本體的創新之外,上海畫家毛冬華的作品《外灘心影》成為本次音樂會的主要視覺呈現之一。這也是首次將外灘主題當代繪畫與民樂相結合。

  毛冬華將外灘和上海其它經典建築以及人文印象,通過手中的畫筆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多媒體製作團隊將毛冬華的作品作為主線視覺,通過技術手段呈現虛實結合的畫面,隨著音樂的流動起伏變化。

  巡演中,《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曾收穫無數掌聲。佑斯特説,“上海奧德賽”並非對上海浮光掠影的展示,而是希冀在這片熱土上尋找生命的深意,希望通過複雜的律動觸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聽眾,表達他們內心共通的情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