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版音樂會《悲慘世界》在滬熱演 演員摘耳麥拼唱功

2018-09-26 10:23:43|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演員摘下耳麥拼唱功

法語版音樂會《悲慘世界》在滬熱演 演員摘耳麥拼唱功

圖片説明:製圖/潘文健

  在音樂劇的世界裏,《悲慘世界》的地位從未被撼動,它承載著無數音樂劇愛好者的初心和終極夢想。2018年,在這部經典巨作問世38年之際,法語版 《悲慘世界》以音樂會形式首次來到中國,目前正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熱演。這是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 《悲慘世界》首次在海外巡演,而上海是第一站。

  “如今回首過往,《悲慘世界》對中國的音樂劇來説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因為西方的大型音樂劇就是自2002年《悲慘世界》開始紛至遝來的。”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元洪説。

  “商科生”製作了音樂會

  《悲慘世界》,在英語國家被俗

  稱為“Les M is”或“Les M iz”,是一部以法國詩人、小説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説《悲慘世界》為藍本的音樂劇。1980年,阿蘭·鮑伯利和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合作的《悲慘世界》法語概念專輯發行,同年9月,電影導演羅伯特·何森執導的舞臺劇版本在巴黎體育宮上演,演出一炮而紅,共上演了100場,有超過50萬人觀看。1985年10月8日,英語版《悲慘世界》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呈現,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首演。此後,《悲慘世界》在倫敦西區、美國百老匯接連上演,創下紀錄無數。

  而此次上演的是法國製作人菲利普·巴魯在2017年製作的版本,26位音樂劇演員、2名兒童演員、現場交響樂隊的舞臺配置,以及專為該劇定制的舞美服裝,完整呈現極富時代氣息的法蘭西風情。菲利普·巴魯接受採訪時説:“1991年,我在巴黎看了一場法語版音樂劇《悲慘世界》,那時候我20齣頭,在大學裏學習商科。我當時就告訴自己,將來有一天,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場《悲慘世界》的音樂會,這個夢想在當時聽起來有點瘋狂,如今終於實現了。”

  舞美極簡對演唱要求更高

  製作一部《悲慘世界》不僅僅是菲利普·巴魯的夢想,大部分法國人都對它有著難以磨滅的情結,光海選就吸引了五千多人報名,最終三十人被選中。扮演男主角冉·阿讓的澤維爾·莫貢得維,當時應徵的角色是大革命中的學生領袖安灼拉,但他一開口,就讓藝術總監瑪格達·哈德納吉覺得這就是冉·阿讓。“《悲慘世界》是19世紀人性的縮影,它傳遞了一個信息:愛是高於一切的,我們在選人時,最看重演員的精神層面是否靠近這個角色,再看嗓音。走進面試廳的那一刻,我們就能判斷他是不是為這個角色而生的。”瑪格達·哈德納吉説。

  在音樂會版《悲慘世界》裏出演反派角色德納第夫人的克裏斯蒂娜·庫比表示:“《悲慘世界》伴隨著我長大,裏面所有的歌曲都耳熟能詳。我想,它最大的魅力在於,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故事裏的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較于音樂劇版,音樂會版的《悲慘世界》沒有恢弘的布景,但演員們穿著劇中的服飾站在舞臺上,更加專注于演唱那些經典的曲目。而沒有舞美轉移注意力,演出對演員的唱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音樂劇演員都戴耳麥,而這次演出的音樂會版本使用固定麥克風。演員唱歌時,麥克風離嘴約30釐米,距離更遠,需要氣更足也更費力。”巴魯透露,團隊中有不少歌劇演員,“嗓音、唱腔唱法與普通流行樂不同,標準更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