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教授十年足跡遍佈祖國200個鄉村 “量身定制”最佳振興方案

2018-10-08 09:13:2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鳳林、騰帶、鳴山、青街,這個國慶長假,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設計係教授王勇馬不停蹄奔波在浙江平陽的4個村子,忙著利用假日現場踏勘、實地測繪、了解假日遊客需求等。過去10年,他的足跡遍佈祖國200個鄉村,平均每兩周就要下鄉,幾乎沒有休息的節假日,這位“鄉村設計師”堅持要為村莊“量身定制”最佳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_副本

  走村訪戶做鄉村振興的設計師 圖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振興需要持久過程

  “臥牛山下農家子,牛背謳歌帶溪水。欲砍青階竹作鞭,牽牛去耕天下田。”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出生於平陽縣騰蛟鎮騰帶村,幼時在山水田間放牛,也曾在私塾窗外偷聽先生講學,勾起了少年求知的好奇,也激起了心底的淩雲壯志。在蘇步青故居聆聽數學大家的勵志故事,在蘇步青紀念館、數學文化園感知數學的魅力,今天這個浙南山區的小村落遊人絡繹不絕,而7年前它也是面臨空心化境地的村落之一。

  7年前,王勇教授應邀主持騰帶村規劃設計,那時的騰帶村一片荒蕪,蘇步青故居室內展陳單薄,曾經繁華的亭子街更是“房堵窗、戶封門”,村民大多外出謀生。被“臥牛山下農家子”的故事打動,更發現這裡也是被周恩來總理稱為“愛國象棋家”謝俠遜以及南宋愛國詩人林景熙的故里。“每個村有自己的‘魂’,深厚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找準了騰帶村的規劃思路。”重新定位鄉村、修繕老屋、挖掘文化內涵、建設配套基礎設施,陸續規劃設計了中國棋王碑林、霽山園,以象棋文化詮釋模糊數學,借中華傳統回文古詩引出數學回數的奧妙,一點一滴,以數學文化為特色的騰帶村有了新活力,先後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文化旅遊示範村、旅遊特色村稱號。今年騰帶村正建設數學文化園,整個村子已形成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緊密相融的格局。

  逐漸,遊客、學子被吸引,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回歸了。王勇今年在亭子街上遇到老街上最大古屋的主人蘇先生,這位曾經在外做生意的村民結束了漂泊,帶著100萬元回來修老屋做餐飲,這場回歸不僅是謀生更是心靈的歸根。這位鄉賢的回歸令王勇非常感慨,“這個項目延續了7年,可以説我們是看著騰帶村一點點發展起來的,最令人高興的變化不僅是鄉村的風貌得到延續和保護,更是村民回歸代表的鄉村活力。”騰帶村的設計規劃持續7年,到現在還在“修補”,“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過程。一個規劃隨著鄉村的慢慢復蘇,還要逐步修補、調整,保持鄉村風貌的完整性、真實性,同時又讓鄉村得到‘有機生長’。”王勇説。

  旅遊並非振興唯一“妙方”

  王勇與鄉村設計結緣始於2008年汶川地震後,當時他走進西部鄉村,開展基於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雙重視野的傳統人居環境設計研究。這些年,走過這許多村子,王勇堅持“一村莊一方案”,他認為鄉村設計是“活的”、“有生命的”,最佳方案一定是最適合村子、最適合村民的,而旅遊一定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拋開是否有能夠挖掘的自然或人文稟賦,例如鄉村的區位特點、潛在客源及交通圈半徑等,都影響定位評估,還有客戶群層級等都會影響旅遊目的地打造。”王勇覺得與城市雷同化的文化不同,鄉土文化因風土、人情而獨一無二,鄉村産業不是簡單的農業、旅遊業,而應該是符合生態文明轉型的鄉村多元新業態,最終讓鄉村能夠成為與城鎮空間相輔相成、宜居宜業的人居空間環境的有機部分,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村莊。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具體體現在鄉村生産、生活、生態、文化等多方面,每一條都能為鄉村積蓄魅力帶來活力。

  9月底,國家發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細化、科學指引。王勇感受到振興鄉村迎來更好的時代機遇,實際上,他的團隊在過去十年已完成約50個鄉村的規劃設計方案,而過去一年間就啟動了15個規劃項目。“城市設計做‘專科醫生’,建築、交通、綠化等專業領域分工清晰。鄉村體量雖沒有城市規模大,但小微而複雜、簡單而專業,我們得做‘全科醫生’,帶著開放的創意和科學思想,帶著交叉的專業學科,設計能夠滿足村民生活需求、適合國情鄉情的方案,繼續把這條鄉村規劃振興之路走下去!”王勇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