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過半年多時間升級改造,豫園南翔饅頭店重新迎客 老上海“一籠一茶”場景重現
圖片説明:豫園南翔饅頭店升級改造後重新迎客。均 記者海沙爾攝
圖片説明:技師現場製作,每只南翔小籠收口處打16個以上的褶。
豫園南翔饅頭店坐落于九曲橋畔,創建於清朝光緒26年(1900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經過半年多時間升級改造,老店日前重新對外迎客,食客走進店舖都感嘆“變化真大”。店面環境整潔、優雅、復古,南翔饅頭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還在,還新增香辣小籠、鲅魚小籠等時令口味。喝一壺湖心亭的茶、配一籠南翔饅頭,老上海人熟悉的豫園生活場景又回來了。
老店有了全新品牌標誌
走進南翔饅頭店,眼前是一面古樸典雅的文化墻,簡潔易懂的文字展現了老店的百年曆程;乳白色為底的清新內飾,配上老店本身暗紅色的復古裝飾;南翔饅頭六代傳承的歷史故事,被完美融合到餐巾紙、筷子套、外賣食物盒、手提紙袋、菜牌封面等設計中,盡顯歷史底蘊。
此次改造,豫園邀請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親自操刀,這位善於糅合東方文化與西方美學的設計師,在設計中引入中國版畫手工藝術、剪影效果、書法筆觸等設計手法,以及豐子愷經典繪畫等不同元素,呈現出獨特的現代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老店還有了全新品牌標誌——兩個小朋友抬著冒熱氣的南翔饅頭,很是喜慶。
南翔饅頭誕生於嘉定區南翔鎮,後由吳翔升引入豫園並開設長興樓,這就是南翔饅頭店的前身。隨著老城隍廟市場繁榮,南翔饅頭名氣越來越大,上世紀60年代,“長興樓”改名為“南翔饅頭店”。
南翔小籠饅頭有自己的特點:皮薄、餡豐、汁多、味鮮、形美。“皮坯採用多種麵粉調和製成,每兩麵粉製作10隻小籠包,可見其皮之薄;餡兒選用精腿肉,用骨湯熬煮肉皮成凍,拌入其中,鮮美多汁不油膩。技藝上,採用雙桿搟皮,皮子中間厚、四週薄,保證湯水不會流出來,最終小籠饅頭呈寶塔型;每只小籠饅頭收口處打16個以上的褶,小巧精緻、玲瓏剔透。”老城隍廟餐飲集團品牌行銷負責人金磊説,南翔小籠饅頭的技藝已傳承百年,如今傳到第六代了。
除鮮肉小籠,南翔小籠饅頭前幾年在口味上有了不少創新。如根據不同季節加入蟹膏、蟹黃或蝦仁、春筍,還推出蟹粉小籠等。這次老店重開,又增加不少新口味,如野菜小籠、鲅魚小籠、香辣小籠等。
南翔小籠饅頭配湖心亭茶
對傳統飲食文化既要繼承,也要創新。但創新往往蘊含于對傳統的重新審視和理解。南翔小籠饅頭配湖心亭茶,就是這次改造後推出的一個新産品。
作家沈嘉祿説:“過去,老上海有南翔小籠饅頭配湖心亭茶的傳統。當時,當地人愛‘孵’茶館,吳翔升便把饅頭做小,放在小型竹籠格裏蒸,作為茶點送到茶館。長興館在九曲橋畔開業後,一水之隔的湖心亭茶客,就成了南翔小籠饅頭的擁躉。一籠一茶的搭配,可以説是老上海生活方式的最佳體現。”南翔饅頭店改造升級後專門辟出一塊區域,引入對面湖心亭飲茶師,重現當年“一籠一茶”的場景,勾起不少老上海人的回憶。
豫園南翔饅頭店試運營階段,特別組織了“重陽老上海聚會”,通過官方微信招募60歲以上的上海老人參與試吃,聯合復星康養集團定向邀請原南市區四個街道的“活力老人”來嘗鮮,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
近年,南翔饅頭還走出上海,走向世界,作為上海一張美食名片,南翔饅頭店已在國內外成功開出十余家連鎖店。
構築海派餐飲文化體驗區
豫園南翔饅頭店的新裝升級,也是豫園商城整體升級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豫園商城啟動新一輪改造,打造豫園故里、豫園漫步、空中豫園三大場景。所謂“豫園故里”,就是以九曲橋廣場為中心,覆蓋南北延伸的豫園老路、文昌路這條動脈,打造可品味的傳統街區。九曲橋以及周邊老字號所在的九曲橋廣場是重點區域。
在推進南翔饅頭店升級改造的同時,豫園另一些老字號的更新也在推進。最近,老城隍廟食品商店以經典老上海風情的裝修風格亮相,上海南市喬家柵旗下曾經的著名品牌喬老爺松糕店,在豫園文化創意製造所的努力下,攜古法製作松糕重回大眾視野。“豫園故里”片區還引入杏花樓集團旗下的上海著名品牌杏花樓、德大西餐、功德林、沈大成、大壺春、鮮得來等餐飲名店,與豫園商城中的南翔饅頭店、綠波廊、松運樓等老店一起構築成海派餐飲文化體驗區,展示經典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