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話劇《星期日工程師》亮相藝術節 兼職往事折射時代變遷

2018-11-16 09:24:0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現實,往往更有戲劇性!14日晚在雲峰劇院上演的原創話劇《星期日工程師》,讓觀眾通過“星期天工程師”命運的轉變,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時代進步的腳印、人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軌跡和改革開放給社會和人們帶來的纍纍碩果。

原創話劇《星期日工程師》亮相藝術節 兼職往事折射時代變遷

圖説:《星期日工程師》劇照 官方圖

  曾經,差點坐牢

  先來名詞解釋一下,什麼叫“星期日工程師”?確實,對於昨天很多年輕的觀眾來説,這很陌生。

  其實,在改革開放初期,這個名詞在上海很多人都知道。那會,在每個週六的傍晚,長途汽車站、火車站或輪船碼頭,你都會看到一群人,他們總是身穿洗得有些發白的藍卡其布中山裝,風紀扣扣得整整齊齊,拎著人造革的包,等車出發……到了星期日傍晚,還是同一個碼頭車站,你還可以看到他們回來的身影。第二天一早,新的一週開始,他們依舊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大專院校、研究所、國有企業……上班。“星期日工程師”就是這群人,利用當時一週僅有的一天休息時間,去到上海郊區或長三角縣市兼職,幫助那裏的工礦企業完成技術創新和解決技術難題,創造了切實的經濟效益。

原創話劇《星期日工程師》亮相藝術節 兼職往事折射時代變遷

圖説:《星期日工程師》劇照 官方圖

  據悉,當時全國有大概600多位這樣的“星期日工程師”。然而,在那個剛剛粉碎“四人幫”、人心與社會風氣乍暖還寒的時代,這樣的舉動是有爭議的。當時最著名的莫過“韓琨事件”——工程師韓琨在接受社辦企業的聘請之後,利用星期日的休息時間,從市區乘車、擺渡,輾轉奔波,憑藉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精心研究並開發出新産品,不僅幫助一家瀕臨倒閉的社辦企業起死回生,還為國家填補了一項技術空白。這家社辦企業為了報答這位工程師所做的貢獻,先後給他發放了報酬、獎金3400余元。這居然成了他“收受賄賂”的罪證!檢察院以“受賄罪”對這位工程師“立案審查”,差點搞得這位工程師家破人亡。

  話劇《星期日工程師》正是以這個故事為原型,回顧了那個需要勇氣去探索的歲月。

原創話劇《星期日工程師》亮相藝術節 兼職往事折射時代變遷

圖説:故事的原型人物工程師韓琨 資料圖

  反轉,一個見證

  後來的事情,在劇情中也慢慢鋪陳開。後來因為基層黨員幹部劉正賢、正直記者謝軍等堅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人們破除萬難、大膽堅守、勇於擔當,最終不僅使韓琨洗刷冤情,還為中國知識分子卸去了“一副沉重的枷鎖”。《光明日報》的仗義執言也迎來了社會的劇烈反響。“星期日工程師”這一劃時代的新稱號又一次吹響了改革的號角,令眾多知識分子及改革的先鋒們大呼暢快。

  作為一個80後的編劇,對於這樣的題材和人物,王麗鶴在創作時抱有極大期許,她在和那段歷史的見證者、當時韓琨所在的錢橋鄉黨委書記劉正賢的多次對話和採訪中,了解到了那段歲月的風雲激蕩。“在我看來,在那個年代韓琨他們這個群體有一個共性,都有普遍的家國情懷,願意為祖國建設付出,哪怕自己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王麗鶴説。

原創話劇《星期日工程師》亮相藝術節 兼職往事折射時代變遷

圖説:《星期日工程師》劇照 官方圖

  時過境遷,再回首往事,不禁唏噓。昨晚劉正賢也來到劇場看了這齣戲,“當年大家都很窮,一起開了個會,看到了一個致富的希望,就把工程師請過來,沒想到卻惹上了事情……”劉正賢説,“藝術節能把這個故事搬上舞臺,這是對改革開放的一個見證。”

  從前的故事,總是提醒我們去銘記和紀念,同時也激勵年輕人“改革開放再出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