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農村“五美社區”建設
農村社區事務辦公室、標準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便民農家店、社區籃球場、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村裏還設有8個健身場地、多個多媒體文化活動室,滿足村民文化休閒需求;去年下半年“助老愛心服務餐”項目正式啟動,全村多數老人都被納入了助餐範圍,一日三餐都有送餐志願者定時送上門……古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如今在崇明橫沙鄉惠豐村,村民們的日子過得比桃花源中人更滋潤。
鳥瞰陳家鎮
惠豐村的和美景象,是崇明農村建設的縮影。崇明是上海最大的農村地區,共有行政村269個,農業人口37.6萬,佔全區總戶籍人口的56%。2017年以來,崇明區委、區政府著力建設以“自然生態美、宜居環境美、綠色生産美、鄉風文明美、生活幸福美”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五美社區”,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五美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也要美美與共、融為一體,崇明區將持續用力、傾力打造農村‘五美社區’,使崇明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村更美,使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崇明區區長李政説。
改善農村社區品質 提升百姓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崇明正以農村“五美社區”建設為抓手,努力打造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的樣板。
廟鎮合中村村民開展文體活動
未來實現“五美社區”全覆蓋
“社區建設”往往被認為應該是城鎮化地區的事,為什麼農村也要推進“社區建設”?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家層面就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農村社區法治建設、提升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水準、改善農村社區人居環境等任務。“指導意見”指出,我國農村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臨非戶籍居民的社會融入問題凸顯、村莊空心化、農村“三留守”群體擴大、農村公共服務能力難以適應日趨多元的村民服務需求等問題。加強農村社區建設,有助於農民幸福安康、農村和諧穩定。
“2016年7月,本市明確採取市、區兩級試點的模式,點面結合同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我們提出打造‘五美社區’,是基於‘世界級生態島’目標定位,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水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納管、生態林地建設等工作,讓農村社區更美麗,讓村民們更幸福。”崇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村居信息欄搬上電視螢幕,工作人員安裝智慧機頂盒
根據崇明《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崇明將在“十三五”期間,以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為指引,以村民自治為基礎,以完善管理服務為重點,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綜合改造、文明創建、服務群眾等工作,打造一批以“自然生態美、宜居環境美、綠色生産美、鄉風文明美、生活幸福美”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五美社區”,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農村“五美社區”全覆蓋。
2017年底,崇明區向國家民政部申報創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試驗區,今年1月被民政部列為全國首批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未來,崇明將不斷創新農村社區治理機制,打造新時代農村社區建設的“樣板間”,形成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為加強農村社區治理頂層設計提供政策參考。
激發農村內在活力提升軟體品質
五美社區怎麼建設?崇明區提出,要緊緊圍繞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目標,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的細化落實,緊密結合生態、生産、生活的融合發展和城鄉社區的綜合治理,抓好硬體設施和軟體品質的聯動提升。
橫沙鄉豐樂村村域水系景觀
根據工作方案,崇明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將以完善農村社區治理體系、推動多元化主體參與農村社區治理、提升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水準,推進農村社區平安建設、加強農村社區文化認同、改善農村社區人居環境為具體任務,各項任務均有細化指標。如在農村社區公共服務方面,崇明將進一步推動鄉鎮公共服務延伸到村、組,完善和提升村級“四室一站一店”(標準衛生室、事務代理室、文化活動室、社區警務室、為農綜合服務站、便民農家店)的服務功能。在社區平安建設方面,崇明將推進農村社區平安建設,加強農村社區法律服務,建立調處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綜合機制,實現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
“五美社區”建設,加強村民自治是題中之義。在試點工作中,崇明注重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發揮黨組織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開展農村社會治理、維護農村穩定中的核心作用,帶領相關社區組織、村民小組和廣大農村居民共建共享“五美社區”,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提升了農村社區發展活力,提高了農村“五美社區”建設水準。
“五美社區”建設過程中,崇明引來了“外援”。今年5月19日,崇明區舉行了首屆“五美社區節”,活動上來自上海市區的15家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代表分別與崇明區13個鄉鎮的村居代表簽訂了20個“城鄉社區治理”項目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均是崇明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難題,如為老服務、關愛留守兒童、扶貧濟困等方面。
三星鎮生態景觀廊道
打造全國農村社區建設“樣板”
“五美社區”建設以來收到了怎樣的成果?2016年,惠豐村和豎新鎮仙橋村被確定為崇明首批農村社區建設的市級試點示範村。如今,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這兩個“樣板房”的農村社區建設成效明顯,也為崇明如火如荼的“五美社區”建設注入了活力和動力。2016年以來,全區已完成了1個國家級、8個市級和34個區級試點示範村建設,2018年,將完成6個市級和44個區級試點示範村建設。不久的將來,崇明將實現農村“五美社區”全覆蓋。
數據最有説服力。截至2017年底,崇明已實行“河長制”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建設全面推進;今年全區種植綠肥29萬畝,基本實現了綠肥取代“二麥”種植。睦鄰點已實現全區各鄉鎮全覆蓋。依託全區各鄉鎮志願服務中心和各村志願服務站平臺,形成了一支逾11.8萬人的註冊志願者隊伍,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由志願者為困難老人、特殊群體兒童和殘疾人開展結對幫扶、親情陪伴等服務。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向村一級延伸,今年實現全覆蓋,同時,各村都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農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此外,通過“五美社區”建設,崇明積極開展村委會規範化建設,推行農村社區“一站式服務”,實行集中式辦公、敞開式辦公,實現“群眾上樓”到“幹部下樓”的轉變,同時因地制宜建設村民活動場所、體育健身場地、為民服務點等綜合服務設施,大大豐富了農村社區文化生活。
建設“生態崇明”、“美麗崇明”和“幸福崇明”是今後五年崇明的目標,推進農村“五美社區”建設正是向實現“三個崇明”目標邁出的堅實步伐。“‘五美社區’的‘美’和‘美麗崇明’的‘美’一樣,有自然景觀、生活空間、城鎮風貌的美,更重要的是人文之美、風尚之美、和諧之美、文明之美,是融合在整個社會方方面面中的‘大美’;建設‘五美社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通過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務水準,讓老百姓有切切實實的幸福感。”崇明區相關負責人説。
崇明“兩無化”大米種植基地
聚焦鄉村振興 全力提升“五美”
近年來,崇明區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五美社區”建設,在“自然生態美”等五個層面全力改善提升,取得了顯著效果。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塑造“自然生態美”
崇明圍繞“水土林氣”等領域加強綜合治理,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崇明農村社區最寶貴的財富。比如,在治水方面,全區明確村級河長908名,佔全區河長總數的80%。廣泛發動群眾深度參與河道治理,吸納民間智慧形成符合農村實際的河道疏浚工作法,發動黨小組長、黨員志願者、生産隊長等擔任“民間河長”。比如,在港沿鎮同滧村,很多村溝宅河邊空地較小,挖機等大型設備難以週轉,村裏在確保人員安全和工程品質的基礎上讓有經驗的挖河“老法師”站上第一線,成為河道“消黑除劣”的主角。
另外,崇明致力打造“海上花島”,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花博會籌備等,推動農村社區建設花田、花溪、花路、花宅,塑造點線面相結合的花島景觀。加快生態廊道和公益林建設,2017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已達25.1%,2020年將達到30%。全域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堅持“一級A標、建養一體、一鎮一標、一線監管”工作制度和抽檢時間、地點、機構“三隨機”工作機制,累計完成13.51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年底前將力爭實現全覆蓋。
豎新鎮仙橋村家訓墻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宜居環境美”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之盼、生態島建設之要,崇明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按照“一鎮一村”的要求,崇明要求16個涉農鄉鎮每鎮至少推進1個區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到2019年底建成一批具備示範引領作用的特色精品村。同時,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加快農村居民點從自然分散向相對規模集中形態轉變。今年9月,豎新鎮農民集中居住一期項目搖號選房工作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落下帷幕,參加本次搖號選房的村民家庭共計66戶,搖號選房率為100%。下階段,豎新鎮將邀請群眾共同參與建房全過程,確保代建房屋品質過關,品質一流。在民居設計上,崇明綜合考慮農村發展現狀、人文歷史等因素,充分體現“中國元素、江南韻味、海島特色”,力求展示農村自然空間風貌,體現人文特色,使鄉村留得住鄉韻、記得住鄉愁。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方面,崇明堅持“全域覆蓋、全程分類、全面處置、全民參與”原則,全面推廣“戶分戶投、村收村揀、鎮運鎮處”的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管理模式,建成運行鎮級濕垃圾集中處理站21座,村級濕垃圾處理點52個,構建“一戶兩桶”“一村一點”“一鎮一站”“村村有車”設施體系,269個行政村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全覆蓋。同時,崇明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聚焦水稻秸稈、多汁蔬菜、瓜菜藤蔓、林地枝條、畜禽糞便五類農林廢棄物,探索形成符合崇明實際的農林廢棄物燃料化、飼料化、肥料化多元化利用模式。
推進現代綠色産業發展,促進“綠色生産美”
為推動農村産業向高品質發展轉變,崇明不斷優化産業結構,加大特色農産品種源保護力度和優質農産品種源引進力度,結合花博會籌辦,大力發展特色花卉産業,今年已引進3家優秀的龍頭花卉企業。
近來,崇明注重引培優質經營主體,堅持招大引強選優,加快優質經營主體引進步伐,全力扶持“三場一社一龍頭”發展。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至目前累計培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488名,佔全市總量約25%。加快農業品牌發展,去年10月推出了“崇明大米”區域品牌,今年試點種植1萬畝不施化學肥料、不施化學農藥的“兩無化”大米,實施訂單銷售,市場反響良好。接下來將做強白山羊、老白酒等品牌,建立以“崇明”為地域標識的綠色農産品區域聯盟和公共品牌。
針對離土農民等重點群體“就業難”問題,崇明推進農業“接二連三”,通過扶持發展開心農場、博士農場等舉措,吸引帶動了一大批農民參與果蔬培植採摘、農場基礎管理等工作,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生態旅遊、文化體育等新興産業、“無煙工廠”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勢頭。比如廟鎮合中村香朵開心農場,流轉土地200余畝,租賃村民樓房13幢,提供就業崗位60個,農戶每年可以獲得房屋租金收入3萬元、崗位收入4萬元。目前,全區共有兩家開心農場建成試營業,9家開心農場建設有序推進。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鄉風文明美”
在崇明豎新鎮仙橋村,有一堵長約50米、高約3米的“家訓墻”,常有村民遊客在此駐足觀看。“家訓墻”上展示的是全村200多戶村民的好家訓,配以古代家庭美德代表人物的卡通形象,仙橋村也因“家訓墻”而有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這堵墻成了該村“五美社區”建設的人文名片。
這是崇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營造“鄉風文明美”的舉措之一。崇明致力於推動農村社區建立和諧文明、健康淳樸的鄉風民俗,不斷增強農村社區文化認同。崇明不少鄉鎮、村圍繞農村社區生産生活,修訂完善更加彰顯村域特色、體現村民意願的村規民約,進一步激發農村居民參與自治的熱情。比如,在橫沙鄉豐樂村,垃圾分類被寫入了村規民約,詳細列明瞭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的定義及相應的處理辦法。該村規定,對分類不清的,前三次給予警告教育,由垃圾收集員進行勸導,第四次就要罰款10元,第五次罰款翻倍,即20元,以此類推,直至罰光村裏下發的所有補貼福利,還影響相關人員今後評優、獎勵和個人信譽。
喪事一辦就是三四天,要請“專業人士”來哭喪……這些傳統的鄉間喪葬民俗,今後將在崇明逐漸消失。今年1月,崇明區文明委發佈《崇明區推進婚喪喜慶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實施意見》,倡導喪葬風俗破舊立新,堅持“不鋪張浪費、不搞封建迷信、不擾民”原則,力爭鄉風民風更文明清朗。目前全區移風易俗工作知曉率100%,得到基層群眾的普遍支持和認可。
推進生態惠民工作,實現“生活幸福美”
崇明著力落實好惠農富農政策,加大財力向民生事業的投入力度,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崇明已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全面完成269個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綜合幫扶項目建設,實施了5個“造血”項目,2016年以來累計産生凈收益9467萬元,惠及162個經濟薄弱村。
崇明還優化農村幹部隊伍,探索開展“村居大講堂”活動,以村居黨組織書記、主任、大學生村官等為主體對象,聘請社會治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每月開展一次教育培訓活動。自2017年5月舉辦首期活動以來,已開展培訓18期,累計培訓14000人次。
打開電視機,村民在電視上就能看到以往“村務公開欄”上張貼的全部內容:年度實事項目、福利優惠政策、本村各類“帳單”和“賬本”等。記者了解到,崇明區率先建設村務公開電視信息系統,到今年底,百姓將擁有“另一雙眼睛”——電視螢幕:基層黨務、村居務、財務可視化公開將覆蓋全區18個鄉鎮350個村居、約23萬戶家庭。目前,全區已有18個鄉鎮57個村居、近3萬戶完成系統上線,該系統將創新村務監督方式,進一步打造陽光村務。
社會保障方面,崇明創新實施生態養老補貼制度、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和生態惠民保險制度,切實提升農村居民收入保障水準,同時著力推動生態就業,已開發生態就業崗位近1.3萬個,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