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掛牌

2018-11-23 10:58:3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今掛牌 “老法師”“百事通”齊加入

  11月22日,長壽綠地公園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在長壽綠地公園下沉式廣場,一個全新的社會組織——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掛牌成立。作為一個孵化器性質的社會組織,目前已入駐了5個工作室:新長壽業委會工作事務所、智慧社區工作室、健梯工作室、沈望雲法律工作室和舊城區改造推進工作室。5個工作室的相關情況介紹各自懸于醒目位置,專攻社區治理“痛點”“難點”“堵點” ,備受關注。

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掛牌

圖説: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今掛牌成立。付迎春 攝

  “我們想裝電梯很久了,聽説我們長壽也有加裝電梯指導工作室了,所以趕緊過來問問。”家住德怡苑小區的馮阿姨聽説健梯工作室開張了,興高采烈地過來諮詢。

  供需落差,催生轉型需求

  長壽路街道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傳統由來己久,盛名在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裏,在團結、凝聚和服務社區居民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準日益提高,社區生態日趨複雜,社區需求日漸多元,居民們對於社區環境、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有的社會組織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錯位,社區治理中的難點、痛點越發成為基層政府服務群眾的瓶頸。

  在長壽社會組織聯合會的170家成員單位中,開展項目、活動豐富居民業餘生活的“錦上添花”型社會組織佔到70%左右,而能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困難、幫助政府突破社區治理瓶頸的“雪中送炭”型專業調處類社會組織則較為匱缺。按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銳的話説,“唱唱跳跳的要有,但我們更需要幫政府解決社區治理難題的智囊和幫手。”然而這些社區治理問題的落實、化解需要專業化人員開展大量細緻深入的工作,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迫切需要專門的人員、專攻的機構站出來,協助共同解決這些難題。

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掛牌

圖説:健梯工作室的入駐讓居民們對老公房加裝電梯更有盼頭。付迎春 攝

  直面痛點,創新治理方法

  在街道的推動下,一個專攻社區治理“痛點”“難點”“堵點”的新型社會組織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業委會事務指導這個功能,首先被引入社區治理促進中心。

  “長壽路街道有133個小區,業委會三至五年換一次屆,平均每個月都有三、四個業委會提出換屆或者成立申請,平時還常有需要動用維修基金、換續選聘物業公司、調解矛盾糾紛的情況,只靠政府部門根本無暇全面顧及。” 長壽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志強介紹説。新長壽業委會工作事務所的誕生,正彌合了政府在社區治理力量上的不足。工作方法上,也一改過去等業主找上門來的被動情況,梳理出一套“走基層、先介入、分類做”的方法。

  “今天我們夏彬帶著一組人去上青佳園了,他們那邊快換屆了。”中心理事長同時擔任業委會工作事務所主任的莫慶勇説道。通過高頻率主動走基層,事務所工作人員對小區情況做到“手中有賬、心中有數”。“老小區的工作偏重於‘情’,書記得和居民打成一片;新小區更偏向於‘法’,居民們維權意識比較強,得跟他們把法律法規講清楚。”基於這樣的考慮,事務所由居民區退休書記和社區自治辦專業人員組成,經驗和專業的雙重保障,實打實地幫小區業主解決問題。5個月來,9個小區已經圓滿完成換屆,效率明顯得到提高。居民怒氣沖衝來、笑容滿面走也成了常態。

  聚到一起,有效整合資源

  孫建偉是音樂廣場小區業委會的成員,擁有豐富的設備工程施工、業委會及物業協調管理經驗,也是音樂廣場智慧社區建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智慧社區工程啟動後,音樂廣場成了長壽路街道的“明星小區”,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對小區智慧化改造産生興趣,紛紛向孫建偉“取經”。“乾脆讓他到中心來開個工作室,輔導一下其他小區。”莫慶勇向街道領導建議。

  蘇堤春曉的居民沈望雲,是一位有著30餘年司法實務經驗的老警察,精通民商法、刑法和行政法等各類法律。退休後,他不想白白浪費自己的一身“武藝”,於是在小區裏義務給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和孫建偉一樣,沈望雲也是被長壽路街道“挖”來的“寶”,街道請他到治理中心這個更大的平臺發光發熱。“除了服務廣大居民,沈老師也給中心其他項目提供法律支持。無論是業委會的工作還是智慧社區、加裝電梯這樣的工程,都少不了法律顧問。”莫慶勇説。

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社區治理促進中心掛牌

圖説:相關工作室向參加儀式的人員介紹情況。付迎春 攝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老法師”“百事通”加入到長壽社區治理促進中心。社區經驗豐富的居民區退休書記、年富力強的街道幹部、精通各種專業知識的社區居民、高學歷“海龜”……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聚到一起投身社區治理事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城市的管理猶如繡花般精細,而街道政府就是這根繡花針。長壽路街道打算將各類民生資源、實事項目引入社區治理促進中心,聚焦民生熱點、痛點、難點,有效回應居民需求,跑贏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