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上海基層黨建“繡”出百姓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上下功夫。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慧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準,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市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用活黨建引領自治這根繡花針,精心“繡”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紅色物業”破解痛點堵點
如果用“大數據”來統計一下,你在哪個地點呆的時間最長?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自家小區。小區環境臟亂、不安全,物業服務不滿意,業委會不盡責、運作不透明……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居民心裏的“痛點”和“堵點”。
閔行區東苑半島花園,是一個房屋類型極其複雜的小區,有別墅,有商品房,還有動遷房,物業管理費收費標準有4種價位,所有住房的業主都享受著同樣的環境和服務標準。一度因為公共資源問題,小區內部用綠籬隔開,小區業委會也遲遲不能建立。小區內盜竊案件頻發,有過住戶一年內被入室盜竊兩次的記錄。
在“黨建領航·紅色物業”構想下,古美街道通過居民區黨組織,把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駕馬車”串聯起來,把好選人關,將優秀黨員骨幹推薦為業委會候選人,在居民區黨組織下成立業委會工作聯合黨支部,加強對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在多方參與下,小區安全有了保障,小區環境更整潔優美、物業服務也更貼心,曾經的綠籬“圍墻”被拆除了,去年還實現了盜竊零發案。
以黨建為引領,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被打造成了聯繫群眾的重要平臺、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如今,古美街道90%以上的小區,物業費收繳率從原來的76.1%上升到91.5%,75%的小區物業投訴都有明顯下降。
圖説:物業水電工為居民家庭包紮外露水管(資料照片)。楊建正 攝
智慧平臺增添安全感
今年,一名“潛伏”于田林街道某小區的女毒販,在小區門口的人臉比對中現身。據悉,這個女性毒販9年來輾轉多地,一直以保姆的身份做掩護,逃避警方的追逃。
毒販落網歸功於徐匯區田林街道的智慧社區項目。如今,人臉識別、智慧門禁、智慧監控、電子嗅探、智慧井蓋、智慧車棚……1680個神經元感測器嵌入田林街道11個小區的各個角落,社區民警、物業幹部、黨員骨幹等小區自治力量與智慧平臺無縫銜接,一鍵推送。
圖説: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展出的智慧社區大數據雲平臺系統。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今年8月的一天,徐匯區田林街道工作人員在“智慧社區”平臺上發現,有一處居民樓大門刷卡進入頻繁,而且信息顯示是同一套住房的門卡。通過進一步核查,工作人員發現,原來這是一處群租房。於是,街道各部門立即行動,取締了這處群租房。
田林街道一度是群租房“重災區”。如今,群租呈斷崖式下滑,同比下降76%,完成智慧設施佈局的小區均實現了無群租、無違建。
田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棟樑表示,街道黨工委作為城市基層黨建三級聯動體系的“龍頭”,通過智慧社區平臺,在基層治理中更好地實現黨組織統一領導下跨領域、跨區域和跨層級力量互通,為平安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懸空老人”迎來幸福事
入冬以來,只要不下雨,家住東方公寓的李阿婆就會下樓孵孵太陽,和老鄰居聊聊天。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為93歲的她家住多層住宅的6樓,上下樓一次就像爬“泰山”,是個不折不扣的“懸空老人”。今年,老房裝上了電梯,她每天可以乘著電梯上上下下了。
李阿婆的“幸福事”源於近年來虹口區江灣鎮街道大力推進的加裝電梯工程。據了解,江灣鎮街道老舊住宅比較集中,居民老齡化程度較高,60歲以上的老人達3.1萬人,約佔戶籍人口的36%,加裝電梯成為群眾最迫切的需求。
江灣鎮街道黨工委把加裝電梯作為民生實事大力推進,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開展居民自治共治,居民區黨組織推動成立加裝電梯自治管理小組。江灣鎮街道還成立了上海市首個以加裝電梯為業務範圍的社會組織——虹口區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由退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章建新擔任負責人,總結推出了《加裝電梯工作法》,規範了從民意徵集到施工許可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由於充分利用基層黨組織的宣傳、發動、引領作用,江灣鎮街道跑出了加裝電梯的“虹口速度”。最初加裝電梯的東方公寓,前後用了4年時間,街道一系列舉措實施後,新市北路1390弄、1420弄2棟居民樓加裝電梯,從有意向到開工只用了6個月。
目前,江灣鎮街道已經有5台電梯正式啟用,3台電梯正在施工,1台電梯正在進行規劃審批,今年共有16台電梯將完成立項。
圖説:如今上海有越來越多的老樓成功加裝了電梯。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黨建服務覆蓋每個角落
樓宇是上海的城市名片,陸家嘴更是其中最閃耀的一張。如何解決32平方公里內50余萬金融城白領工作、生活中的難題,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下設了10個片區中心、30個黨建服務站、全覆蓋了區域內252幢商務樓宇、管理服務區域內284個“兩新”基層黨組織、9167名黨員、50萬黨員群眾。
在上海中心22樓的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圖書室、健身房、會議場所、手工作坊一個不少。這裡既是黨建陣地,也是白領們交流攝影、繪畫、棋藝的平臺,“午間一小時”的新思想實踐課等主題教育非常受歡迎。同時,區域化黨建的開展,形成了“雙向認領”機制,解決了職工出行難、就餐難、看病難等問題,已為黨員群眾提供貼心服務累計35萬餘人次。
據了解,目前,上海已推動全市1410幢重點商務樓宇實現組織全覆蓋,90%的標誌性商務樓宇建立樓宇黨委、設置黨群服務站並配備專職黨群工作者。
坐落在半淞園路街道的濱江黨建(群團)服務站就在黃浦江邊,空間並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裡給居民提供包括書籍閱讀、愛心雨傘、停靠休息、手機充電、免費茶水、微波加熱、急救藥品、醫療諮詢等在內的便民服務。
而作為黨建服務站,黨課配送是這裡非常重要的服務內容之一。據半淞園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顧定鋆介紹,為了更好地做好黨建服務工作,他們和有著豐富老城廂歷史文化底蘊的老西門街道結成了黨建“互助對子”,引入老西門街道轄區內的文廟、徐光啟故居等人文資源,雙方共用濱江空間作為黨建陣地,合力為黨員輸送更優質的紅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