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小聯繫點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大氣象 上海25家基層立法聯繫點開展立法調研,提出建議2770條,其中247條在國家和本市立法中得到採納
全國人大調研組日前在上海開展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立法調研,第一站去的就是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長虹居民區聯絡站。
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首批基層立法聯繫點之一,自2015年掛牌以來,這裡高頻次地舉行各種法律草案意見徵詢、開展各種立法調研、承接各路考察活動,以基層生動實踐豐富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
在虹橋街道挂職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副處長趙光記得這樣一個背影。《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徵求意見時,正值酷暑,一位年近80歲的退休軍人騎電動車前來參加座談。會議結束後趙光想送他,被他婉拒,堅持要騎車回去,因為這段路對他來説,“是自己參與全過程民主的印記,很有儀式感”,他要自己走。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小小的基層立法聯繫點,正詮釋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大氣象。目前,這輛民意直通車在上海遍地開花。截至去年年底,上海25家基層立法聯繫點開展立法調研200多次,提出建議2770條,其中247條在國家和本市立法中得到採納。
民主“獲得感”一次次被體驗
“我一個普通老百姓提出的立法建議,這麼快就傳遞到了全國最高立法機關,竟然還有一條意見被採納了!”捧著剛剛頒布的《電子商務法》,中山居民區小李愛不釋手,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讀,“法律並不是只有打官司的時候才接觸得到啊!它就在我身邊!”
上海戎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旭感觸更是深切:“參加《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意見徵詢,我所提的建議被採納了,這讓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全過程民主。我們黨經常説,要不斷增強人民幸福的獲得感。民主也是有獲得感的,全國人大尊重我們提出的意見,採納有價值的意見,就是最好的獲得感證明。”
這個滿滿“獲得感”的背後,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生動實踐的過程。這5年來,聯繫點一共完成55部法律的意見徵集工作,歸納整理各類意見建議1001條,其中72條建議已被採納。
記者注意到,這72條建議被一一展示在聯繫點展覽室的“法條墻”上,與居民畫的“彩虹橋”交相輝映。榜上有名的有17歲的高中生,亦有80歲的退休工人;有術業有專攻的專家學者,亦有社區裏的普通居民。來此參觀的訪客每每讀到此,讚賞、震撼。“在國外,只有議員才能有機會為法案法條建言,而在我們這裡,普通的居民就能發表建議,這就是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立法機關要聽的“家門口的聲音”不僅僅在虹橋街道這一處。遍佈上海16個區25家基層立法聯繫點的民意,均被聽到、甚至被採納。民主的“獲得感”在申城一次次被體驗、被深化。
看著草長鶯飛的田間地頭,松江泖港鎮黃橋村的家庭農場經營者張小弟臉上透著喜悅:“有了法律保障,今年務農的信心和底氣更足了!”他説的這部法,即《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黃橋村是上海唯一設在村級的基層立法聯繫點。令張小弟自豪的是,在這部法規草案徵詢意見過程中,包括他在內的一批家庭農場經營者提出不少有價值且接地氣的金點子,其中4條意見被採納。
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扎進最基層
要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樹榦“枝繁葉茂”,讓一項項法律法規結成“纍纍果實”,民主的“根系”必須深深地扎進基層,汲取養分、生根發芽。
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的“根系”扎得既深且廣——16個居民區和50家區域單位內,都設有“基層立法信息採集點”。由310名信息員、10家顧問單位和10個類型的專業人才庫組成聯繫點傾聽民意的“矩陣”。
新長寧集團房産開發部經理陳敏是被“發掘”出的一位信息員。他到立法聯繫點辦事的時候,在留言簿上寫下了對完善物業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議,聯繫點工作人員看到留言後,邀請他當面溝通。原來,陳敏對很多法案都很有關注,相關條文他還會逐字逐句研究。很快,陳敏被邀請擔任信息員,成為聯繫點矩陣中一位活躍的民意收集者。
虹橋街道人大工委專職幹部遊元超説,信息員就似大網中的樞紐。他們活躍在居民小區、商務樓宇、企事業單位中,去徵詢、收集周邊群眾原汁原味的立法建議,“觸角”可以伸向最基層。
在嘉定工業區,也有這樣一個紮根基層的矩陣。嘉定工業區的基層立法聯繫點設有22個信息採集點,涵蓋村、居、企業、特色園區、機關部門和群團組織。這張信息採集網絡的背後,還有一個由387名信息採集員、11名專家顧問、46名法律服務志願者、1家第三方機構組成的專業智庫。
“企業的迫切訴求、居民的街談巷議,現在都有了直通立法機關的渠道,我親測絕不是形式主義的走過場!”在此之前,73歲的周宏發從來沒有感到自己與法的距離如此之近。他清楚地記得去年11月初嘉定工業區裕民社區舉辦《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草案意見徵詢座談會的場景。在這部與上海數百萬老年人休戚相關的“基本法”中,因為周宏發提出的一個建議,第十六條的表述與草案原文有了變化。“字字千鈞的法條中,我的一點建議能被聽見並且被採納,全過程民主果然真實可觸!”
“只有‘接地氣’的法律,實踐中才能行得通、真正管用。”在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看來,基層立法聯繫點正是民主“根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社情民意“上下通達”的連心橋搭建起來,民意紛至遝來匯聚這裡。而基層立法聯繫點參與立法的實踐也在不斷豐富完善,目前已從法規徵詢環節,延伸到立法前和立法後,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立法的應有之義。
除了25家基層立法聯繫點,全市的代表與選民之間還架起了6248座“家、站、點”連心橋,基本做到了上海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個,打通了代表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居民的建議被傳遞上去,“急難愁盼”得以推進解決,全過程人民民主綻放在上海的各個角落。
講述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的窗口
從見證重要理念在虹橋街道首次提出,到在人民大會堂親歷寫入法條,“小巷總理”朱國萍一路參與見證基層立法聯繫點的發軔、壯大。
自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被列為全國人大的外事接待點後,這裡不斷有外國議長、外國使團前來“探秘”。朱國萍所在的“萍聚工作室”是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繫點的一個聯絡站。2019年8月,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來到“萍聚工作室”參觀。一位金髮碧眼的代表特地跑過來跟朱國萍説:“沒想到你們的聯絡站不藏在深宅大院,也不設在辦公樓裏,就這樣敞開式地設在馬路邊,連個門衛室都沒有,行人來來往往,都可以隨意進出。”
朱國萍當時就這樣回答她:“沒錯,這就是我們的民主,這就是我們人民代表與老百姓之間的‘零距離’,大家走過路過,就知道聯繫點在身邊,代表在身邊。”
越來越多的人正透過這樣一個窗口來觀察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家住黃金城道的土耳其籍居民、聯繫點信息員諾揚·羅拿稱讚:“這個平臺非常好,居民參與立法這樣的機會只有中國有。”同為聯繫點信息員的德國人戴雷倍加珍惜這個機會,説作為一個外國人能夠直接參與法條草案的反饋,這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和自信的表現,“我很珍惜這個光榮的角色”。
不久前,40多國駐華使節走進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智利駐華大使施密特表示,以前從來沒有在其他國家看到這樣一個社區中心,所有人都可以進來發表他們的意見,並以這種方式參與立法過程。
幾個月前,虹橋街道“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在古北市民中心揭牌,一系列社區公共事務議事協商活動同步舉行。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這樣闡釋其背後的意義——“置於建黨百年的歷史坐標之中成立這個實踐基地,就是希望以基層實踐來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以解決問題的成效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成果,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讓這裡成為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的基層窗口。”
“踐行好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小’社區擔負的‘大’使命做得更好。”朱國萍所理解的“使命”,就是讓基層立法聯繫點成為講好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的一個窗口。
人人都可建言獻策,處處都是法治空間,全市25家基層立法聯繫點也正演繹各自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這樣的基層窗口正越來越多。(解放日報 首席記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