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2022-04-08 16:37:55|來源:新華網|編輯:趙春曉 |責編:石麗敏

  新華社上海4月7日電題: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新華社記者

  今年3月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上海本土疫情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持續攀升,截至4月6日,累計報告感染者已突破10萬例。

  上海進入抗疫“最關鍵,最吃勁”階段。連日來,上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投身這場嚴肅的抗疫鬥爭。

  6日深夜,中共上海市委發佈致全市共産黨員的公開信,要求排除萬難,奪取勝利,“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廣大黨員衝鋒在前,任何困難都難不住、壓不垮英雄的上海人民,勝利一定屬於這座光榮的城市!”

  “動態清零”不動搖

  開展全市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進一步摸清疫情底數,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一仗。

  4日清晨,上海以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種方式“甦醒”:南京路、外灘、陸家嘴空空蕩蕩,而成千上萬個小區裏,是忙碌的“大白”和間隔兩米距離做核酸的市民。這一天,上海全市2566.5萬人進行了核酸採樣。

  目標“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這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包含了頂層設計、醫地協同、條塊結合、物資保障、群眾動員、志願服務與全國支援,彰顯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的態度。

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4月6日,在上海嘉定區南翔鎮一小區內,來自海南的援滬醫務人員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新華社記者 王淑娟 攝

  6日開始,上海對外賣騎手等一線工作人員每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和1次抗原檢測,結果陰性才能上崗。目前,上海主要外賣電商平臺每日騎手上崗人數約1.1萬人。為確保生活物資保供企業、外賣平臺等正常運營,保供人員和外賣騎手等正常上崗,上海部分區開設了專門核酸檢測點,電商平臺等保供企業可以為騎手等預約,保供人員憑相關證明即可快速進行核酸檢測。

  “以快制快”不放鬆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內,徹夜燈火通明。這裡正在建設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建成後將提供超過4萬張床位。

  “應檢盡檢”,只是第一步,要做到“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離不開方艙醫院。

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4月7日,工人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作業。為應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上海正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改建成又一座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快!快!快!一車接一車的工友,陸續從承建方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工地奔赴而來。中建二局負責改建方艙醫院B區2號館,館內面積5萬平方米,可提供6000張床位。短短2天時間,就投入了3500余名工友建設方艙醫院,截至7日晚7時,B區2號館的隔板搭建、電線鋪設、開關插座安裝、廁所基礎砌築已全部完成,館外集裝箱完成70%拼裝任務。放眼望去,2號館已方艙林立。

  “早一點建成,就能早一點收治病患!”中建二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項目現場片區負責人蘇憲新説。

  上海雖然慢下來了,各項防疫舉措卻進入了加速度: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救中心,監測系統的提示聲音不時響起,預報即將到來的救護車的位置,裹著防護服的急救人員從手術室出來時,已渾身濕透。

  目前,上海全市各級醫療機構急診在規範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開放。瑞金醫院急診室增加了約30名醫生和50名護士的備班隊伍,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在醫院閉環工作超過三周。護士周玲的先生和兒子在浦東家中封閉,一家人“隔江相望”。

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4月1日淩晨,工作人員在位於上海松江區的叮咚買菜蔬果大倉內作業。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居民“足不出戶”,但民生必需的“菜籃子”卻在“加速跑”,經過一道道“接力賽”,來到市民餐桌。

  7日淩晨3點,崇明島上,海上花島的菜農們正緊張熟練地採摘、包裝各類蔬菜。十多輛菜籃子工程車加班加點將蔬菜運往市區,每天發送蔬菜近20噸,直接運送到位於靜安區的上海盛政實業集團菜籃子配送基地,再統一分揀、配送至各大社區。

  有的員工,主動連續工作超過15個小時,累得在庫房門口直接躺倒;有的員工,捆紮包裝袋的手磨出了老繭……

  上海正在加大力度確保居民生活物資供應,並特別強調:要關心關愛特殊人群,保證支援力量的物資供應,加強對重要功能性機構的物資保障,為高齡獨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員及殘障人士等提供必要保障,一視同仁做好外來人口基本保供。

  兩盒速食麵、五根火腿腸、三瓶礦泉水……7日下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外高橋區域一處愛心物資發放點,來自河南週口的集卡司機郭劉濤領到了應急物資,“因為疫情,我們滯留上海,吃住都在車上。因為滯留了幾天,帶的都給吃光了,行業協會組織的愛心物資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八方支援不遲疑

  “接到醫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時間報了名。當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們的。” 武漢金銀潭醫院南區重症監護室護士長程芳説,她在走出車站時看到有很多人在迎接,由衷感嘆道:“上海人不用跟武漢人客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連日來,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數萬名醫護人員快速抵達上海,立即投入緊張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上海虹橋火車站“鐵流滾滾”,十余趟高鐵列車將來自武漢、天津、山東、南昌等地的數千名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運抵上海。僅3日至4日,華東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機場接收來自7個省市和部隊援滬醫療隊包機航班26架次。河南醫療支援隊以每10分鐘1架次密集編隊從鄭州飛抵上海虹橋機場。

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4月3日,第一批山東省援滬醫療隊隊員在濟南市參加出征儀式。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6日18時,伴隨著一聲聲“加油”聲,山東省援滬醫療隊部分隊員開始進駐徐匯區龍耀路方艙醫院,逐步整建制接管該處,目前,方艙內收治患者389人。進入方艙的醫護人員防護服上都貼有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是一條專屬的心理熱線,可以由心理輔導小組對患者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

  “2020年,我在湖北奮戰了58天。”山東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副主任護師高鴻翼説,這是她第二次參與援助外地的醫療隊,“當時去湖北時,對於病毒我們還是有些未知和不確定性,這次對於病毒的認識更深,對於控制傳染方面也有更完善的體系,所以比上一次更加有信心。堅持就是勝利!”

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4月6日,湖北援滬醫療隊隊員在交流進入方艙醫院後的工作流程。新華社記者 袁全 攝

  與上海同在長三角的江浙皖三地,成為援滬主力。眾多醫護人員自帶乾糧,當天來當天回,外穿防護服,內穿“尿不濕”。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部署,江蘇、浙江每省還各緊急為上海市提供隔離房源3萬間,共6萬間,用於上海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接人員隔離使用。

  上海人民對此滿懷感激,4日全市核酸當天,不少小區居民在樓上朝著援滬醫療人員大聲呼喊:“感謝江蘇‘大白’!“感謝海南姑娘!”“感謝湖北醫生!”……

  群眾支持守“微光”

  雨夜裏,騎手曾召兵奔波十余公里,全身濕透,給一個山西來上海化療的癌症病人送了一單特殊的外賣:小米和排骨。曾召兵的父親是因為癌症走的,他説,不管多困難,也要送過去。他知道對方不容易,沒有收對方的錢,回來後,手機裏多了一條短信,是病人家屬發過來的:“我們是陌生人,您還願意伸出援手幫我,我也會像您一樣,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曾召兵頓時就熱淚盈眶了,他回復:“祝老人早日康復,自己保護好自己,注意安全,疫情期間互相理解!”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

  給租住小區、不會做飯的年輕“外賣一族”送上熱騰騰的飯菜,無償把自家房子租借給“大白”們休息……夜幕下,這座特大型城市正被這星星點點的凡人微光照亮、溫暖。

  在閔行區一家羅森便利店裏,店主李娜為了保障附近居民物資供應需求,選擇了住在店裏,便利店裏沒有床舖,也沒有淋浴,她只能睡在紙皮打的地鋪上,從3月9日到3月31日,一次澡都沒洗過,獨自在便利店堅守了23天,直到浦西全面封控,她才被顧客“求著”回家。

堅持就是勝利——上海戰“疫”一線直擊

4月3日,在上海閔行區七寶鎮一個封控居民小區內,社區志願者擺放清點剛卸下車的生活物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早日遏制疫情,讓上海這座城市變得更好──這是疫情下人們的最大公約數,“守望相助”正在成為更多人的日常。

  如果説,感染者超過10萬讓上海進入“至暗時刻”,那麼,志願者就是“城市之光”。3月以來,從維持核酸採樣現場秩序、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到照顧獨居老人,數萬名志願者活躍在每個社區、各條戰線,任勞任怨,晝夜不息。

  松江區九里亭街道奧林匹克花園小區微信群裏,有居民自發寫了一封致敬志願者的公開信,感謝、致敬並呼籲大家善待志願者,公開信最後寫道:

  “我們更開心地看到,鄰裡互助、相送物資、體貼志願者的人也很多,這才是疫情之下一個溫暖的集體,相信我們運轉會越來越順利,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希望這個難熬的時間儘快過去!我們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抗疫!”(記者肖春飛、周琳、賈遠琨、周蕊、潘旭、袁全、龔雯、楊有宗、高少華、蘭天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