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建議推廣應用“場所碼”被採納

2022-03-28 11:38:0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市民建議推廣應用“場所碼”被採納 可快速獲取掃碼人基本信息、“隨申碼”顏色和進入場所時間信息,助力精準流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五聯小區入口處雖張貼了“場所碼”,但入場人員未有主動掃碼。鄭朕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60328_p6

永昌集市(藍田店)保安正要求市民掃“場所碼”入場。鄭朕攝

  3月16日上午,普陀區居民熊先生前往家附近的沃爾瑪超市採購物資時發現,超市門口的保安不僅查驗他的“隨申碼”,還要求他打開隨申辦App,掃描門口張貼的“場所碼”……在上海本輪疫情中,普陀、長寧等區率先於公共場所啟用“場所碼”,在核驗人員健康狀態的同時,對人員的流動信息進行自動化登記,以實現對疫情的精準防控,為流調提供更準確的信息。

  這個做法能否在全市推廣?3月14日,長寧區北新涇街道居民石磊向市人民建議徵集辦提出《關於推行“場所碼”廣覆蓋》的建議。該建議在第一時間即得到採納,市疫情防控部門也隨即在全市層面推進了“場所碼”的應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全市累計9.8萬家企業申請“隨申碼·場所”18.8萬個,市民累計掃碼超過1億次。

  “場所碼”掃碼查驗率如何?在全市推廣中是否遇到阻力?先行的普陀等區又有什麼經驗?記者進行了調查。

  大多數場所嚴格掃碼入場

  在普陀區的大街小巷,各類場所大多在門口醒目位置張貼了“場所碼”。

  普陀區蘭田路上的永昌集市(藍田店),疫情期間關閉了側門外的其他出入口。在側門處,設置有門架式測溫儀,附近的墻面上張貼著各種防疫提醒。記者注意到,側門的門框上、測溫儀器的側面以及門崗桌前均有一張印著二維碼的A4紙,有的紙上二維碼下方用記號筆寫著“進場請掃場所碼”幾個字。看到有市民前來,門崗保安起身招呼道:“帶手機了嗎?帶了的話請掃那邊的二維碼,隨申辦、支付寶、微信都可以掃!”有市民自顧自打開隨申辦App,亮出“隨申碼”給保安看,保安連連擺手解釋,“這個是‘場所碼’,掃描以後可以記錄你來過這個菜場,利於疫情防控。”記者觀察了一陣,很多人並未分清“隨申碼”與“場所碼”的區別,直接亮“隨申碼”的市民不少,但保安一一做了解釋並堅持要求市民掃碼。

  老年人沒帶手機怎麼辦?保安表示沒關係,引導老人在門崗桌上的防疫登記表上簽下名字,留下電話和居住地址等信息。

  在長寧區龍之夢購物中心,主要出入口都立有貼著“場所碼”的牌子。在西北門,工作人員守著入口,提醒每一位要進門的市民“請掃描場所碼進入商場”。不過,記者展示“隨申碼”後,詢問“直接亮隨申碼可以嗎”,對方未多作要求,手指向商場內示意記者“可以進門”。在南門,工作人員同樣提醒進門的顧客掃描“場所碼”。記者同樣嘗試亮“隨申碼”入場也獲得許可。工作人員解釋稱:“掃描場所碼可以,出示健康碼也可以。”

  在不遠處的長寧來福士廣場,工作人員對顧客的要求則比較明確,一定要掃描“場所碼”才予以放行。記者特意提前打開“隨申碼”,出示後便作勢要進入商場,結果被攔下了。工作人員向記者耐心解釋,“掃碼的目的是登記顧客曾經到過的場所。”

  “應掃盡掃”難點如何解決

  申城在全市推進應用“場所碼”後,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大量諮詢電話。來電多為中小餐館、理髮店等個體商戶以及小區等場所管理者,他們在諮詢如何順利申請“場所碼”的同時,也提出了該怎麼讓市民配合掃碼、遇到不會用智慧手機的市民該怎麼辦等問題。從記者實地目擊的情況來看,他們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

  記者從普陀區大數據中心了解到,在長征鎮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普陀區在3月7日發文要求全區推廣“場所碼”的應用。當時下發的文件中,提出“應設盡設、應掃盡掃”的要求。所謂“應設盡設”,是指“場所碼”應覆蓋居民小區、樓宇園區、菜場、大型商超、商鋪、學校、餐館、藥房等十類場所。普陀區大數據中心主任吳雙勵稱,從普陀區推進的情況來看,由於當前正處於疫情比較嚴峻的階段,各類場所管理者對張貼“場所碼”的認可度很高,“掃碼比傳統的手寫登記信息簡便得多,因此不少場所積極響應。”

  據統計,截至3月19日晚,普陀區7534個單位的12353個場所均已落地“場所碼”。針對一些沿街商鋪非法人無法申請“場所碼”的問題,普陀區在實際操作中採取了由沿街商鋪所屬小區的物業公司代為申請專用沿街商鋪碼的方式來解決。

  至於“應掃盡掃”,記者實體走訪發現,張貼在場所入口處的“場所碼”往往需要保安等工作人員反復提醒,才能維持較高的掃碼查驗率。吳雙勵稱,中小餐館等一些個體商戶較難安排工作人員一直守在入口處,且市民以往在消費時也沒有養成登記信息的習慣,這確實是實現“應掃盡掃”的難點。對此,她認為,這些場所往往人員流動複雜,“場所碼”能兼顧管理效率和個人隱私安全,值得推廣。她建議通過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同時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人員上門走訪提醒等形式,讓市民形成對掃碼的認同,進而提升這類場所的掃碼查驗率。

  與此同時,從記者走訪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小區儘管配有保安,但由於居民會認為小區並非公共場所,掃碼意願不強,這也是“應掃盡掃”的難點。對此,吳雙勵認為,小區在執行掃碼入場上應主要針對流動的陌生人,對日常進出的小區居民可不強求。

  市民提建議,助力精準流調

  據普陀區大數據中心稱,“場所碼”可快速獲取掃碼人的基本信息、“隨申碼”顏色和進入場所的時間信息,為防疫溯源降低排查成本。截至3月19日,普陀區已産生479萬餘條掃碼記錄。這些數據有著完善的隱私保護機制,相比傳統紙質登記信息更安全。

  在記者的走訪中,不少市民針對“場所碼”應用中如何更好地管理、實現精確化防疫溯源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浦東新區的劉女士是一家園區的管理者,她告訴記者,3月14日她所工作的園區也收到應用“場所碼”的要求。由於園區面積很大,入駐企業眾多,她認為僅僅在園區幾個出入口處張貼“場所碼”還不夠,能採集到的數據也僅僅是這個時間段來過園區人群的數據,或許達不到疫情流調所需要的精準度。她建議對於較大區域的場所,“場所碼”貼幾張、分別貼在哪些區域都需精細部署,她希望疫情防控部門對大型場所部署“場所碼”提供必要的指導。

  一些社區管理者也提出類似建議,如一些小區裏除了居民樓外,還有活動中心、健身房、居委會等各類公共場所,這些區域是否要單獨設置“場所碼”,也需進一步明確。

  另外,建議人石磊在建議中也提及,國內一些城市將地鐵、公交、網約車等公共交通也納入“場所碼”的運用範圍。他説,上海在2020年時在地鐵等公共交通中推出“乘車碼”,但因操作煩瑣等原因效果不佳,建議用操作更方便的“場所碼”取而代之。記者向業內人士了解得知,石磊的建議在實施上並無技術障礙,但數據的後臺處理能力和治理分析上還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此外,市民殷先生建議,疫情階段“場所碼”的主要作用在於採集用戶數據助力流調,但從長遠來看,“場所碼”在常態下如何調整功能也應予以規劃設計。對此,普陀區大數據中心回應,已在探討未來將“場所碼”用於一些場所智慧化管理的可行性。如一些樓宇在管理訪客時,可採取掃“場所碼”登記後,即可將“隨申碼”作為進出樓宇的門禁二維碼,以此讓“場所碼”繼續發揮作用。(解放日報記者 毛錦偉 鄭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