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中隱藏的古代餐桌禮儀 驚呆後人

2016-11-21 17:02:2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西餐的餐桌禮儀和用餐器皿都非常講究,且不説菜品的種類之豐富,光是十七件大大小小的刀、叉、匙、杯、盤等餐具就讓不少人驚嘆。其實,這一點在我們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長河裏真不是個事,中國的古人在食物及其器皿方面的講究較之西方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信?到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辦的“熠熠青銅 光耀四方”秦晉豫冀兩周諸侯國青銅文化展上逛一逛,大家便可一探究竟。

  葷素不可同一鍋  器皿使用關係社會地位高低 

  民以食為天,“好吃”仿佛自古以來就是國人的本性。古代人不僅好吃,還好做,光各種烹飪器具看起來就讓人眼花繚亂。據陜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賀達炘介紹,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中心之一,我國古人在新石器時代便最早培育出了粟、黍、稷、稻、菽等糧食作物。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的華夏先民進入到以作物栽培為主的農耕時代,糧食作物開始成為人們飲食生活中的主導。這裡就不得不提咱們的人文始祖黃帝,據《世本》和《管子》等古籍記載是黃帝讓大家普遍開始吃上熟食的,同時因為黃帝將不同地方統治起來,使各地區的文化也逐漸交匯在一起,食器的種類也隨著地區的融合而越來越多。只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食器多為陶器製作,夏代才開始使用青銅食器。

  青銅器是古代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喪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時舉行禮儀所使用的器物。使用不同規格大小的青銅器皿代表著相應的等級地位。從廣泛的意義上講,飪食器又細分為用於烹飲的鼎、鬲等和用於盛裝黍稷的簋、簠、敦、豆等。

  

王子午鼎

  賀達炘説在眾多的青銅器中,地位最重要的當屬銅鼎。鼎是用於烹煮肉食和盛貯肉類器具,僅用來烹煮的鼎,稱之為“鑊鼎”,是可以直接煮牲體或是魚臘等物;體型相對於“鑊鼎”略小的鼎稱之為“升鼎”,升有“升進”之意,專用以盛放烹牲的鼎烹熟的各種牲肉,以鉉扛運奉獻于中庭,但是鑊鼎、升鼎中所煮的肉大多是白肉;此外,還有一種“羞鼎”,“羞”是指盛像鹽、蜜糖、梅酸、姜辛、酒香、豉苦等味的調味品,而羞鼎則是進食時盛放調味品以為盛主食之鼎的陪置之器。

  由於“藏禮于器”,貴族階級的理想、道德、心理傾向也反映在青銅餐具的製作風格上,故青銅餐具從一開始就帶上了神秘和威嚴的色彩,形成按照禮制組合的所謂鼎制度,明確規定不同地位的人使用器具的數目。以升鼎為代表,鼎數的使用分九、七、五、三或一——這樣四種使用制度,即禮名太牢、少牢、牲和特之稱,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而庶民不能擁有,否則就是死罪。在本次展覽中,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楚墓M2齣土王子午鼎七件,就是典型的升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