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恨的城中村可能要消失了

2016-12-13 09:01:01|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讓人又愛又恨的城中村 以後可能真見不到了

  地下室、隔斷間可能是大多數“北漂”最為深刻的一段記憶,而對於選擇到西安打拼的人來説,城中村一定會是“西漂”們對於這座城市的最初體驗。

  往前推幾年,西安市區內的城中村數量可謂在全國都“獨樹一幟”。隨著城市改造的年年推進,沙井村、楊家村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城中村正在走向歷史,讓我們再一次窺探這個熟悉而又神秘的城市角落。

  

  資料圖:位於西安高新區的沙井村

  全國都有城中村 為啥西安這麼多?

  城中村,顧名思義就是位於城市裏的農村。從西安城改辦對城中村的描述中,在城區範圍內,人均耕地低於0.3畝的行政村,就可被列為城中村的範圍內。

  城中村是如何形成的?簡單説就是因為地處城區的農村耕地被徵收之後,剩下農村宅基地部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城中村。因此,並不是所有位於城市裏的農村都可以被稱為城中村,人均耕地面積是衡量城中村的重要標準之一。

  2007年,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啟動前,西安城六區加上長安、臨潼、閻良三個區,共有城中村326個,涉及人口約46萬人,各類土地21.6萬畝。當時僅二環內的行政村就有72個,涉及農業人口8.98萬人,集體土地2.3萬畝左右。

  西安曾和廣州一同被網友評選為全國城中村最多的城市,是什麼原因讓西安的城中村數量如此之多呢?

  西安市城改辦將其歸為是歷史和現實兩個原因,城中村的形成“焦點在土地,原因在規劃管理,癥結在體制”,這並不是一句空話。

  城中村歸根到底還是行政村,具有農村屬性。因此,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城中村的土地實際上是由村集體所有,而城市土地則歸屬國有,土地問題就成為了焦點。

  由於歷史的原因,早期西安的城市建設中各區縣的自主權非常大,缺乏全局性的統一籌劃管理。在那個時期,各區縣都在“東一塊、西一塊”搞建設,存在一定程度“各自為戰”的問題。

  雖然西安後來加強了城建方面的統一籌劃,但土地成本也已上升,城區內的農村耕地逐漸被徵收,而同樣地處城區的農村宅基地則因土地成本問題少有問津。被剩下的農村宅基地,就是現在我們説的“城中村”。

  想要解決西安的城中村問題,只能從體制改革方面入手。經過全面準備,2007年西安市決定全面啟動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針對西安城中村頑疾對症下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