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李梅:建議開發戲曲文化資源 推進文旅融合
2020-05-26 13:44:54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作為戲曲藝術院團,在應對危機,科學防疫、以‘藝’抗‘疫’,自覺履行文藝院團應有的社會責任的同時,化疫情防控之“危”為突圍尋求中國戲曲發展之‘機’,也是我們要積極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這樣寫到。

  特殊時期 政協履職有擔當

  政協委員履職盡責,關鍵時刻靠得住、站得住、敢發聲。

  2020年春,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為了配合全省疫情防控行動,在陜西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陜西省廣播電視臺、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等聯合推出秦腔名家疫情宣傳防控系列廣播節目。在李梅帶領下,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十多位梅花獎演員及優秀中青年演員、演奏員先後錄製“秦聲高唱 共克時艱”專題節目二十三期,通過陜西廣電網絡應急廣播系統覆蓋全省的13282個大喇叭終端,傳遍村村落落。

  疫情趨於平緩後,李梅帶領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推陳出新,創作了梅花版陜西戲曲抗疫情景劇《生命的光芒》,將5個獨立的故事用多個地方劇的表現方式藝術再現抗疫群像,並借助雲直播平臺惠及60萬在線觀眾。

  特殊期間,李梅心繫疫情前線,以個人名義出資十萬元為西安市碑林區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捐贈500箱鮮蔬菜,“每天在新聞報道上看到醫務工作、解放軍、人民警察、社區工作人員、環衛工人等衝鋒在前的感人身影,自己被他們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精神所感動,也想為一線工作人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讓中國戲曲插上新媒體傳播翅膀

  疫情之下,“宅經濟”激活新消費,在線文化消費更是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而傳統戲曲藝術也在積極探尋新的發展通道。正如李梅所説,中國戲曲正是利用了危機下的這一契機,借助新媒體主動轉戰線上陣地。“當線下的所有活動受限時,線上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戲曲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就必須主動出擊,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要滿足原有受眾的需求,還要借此擴大受眾面”。

  李梅談到,疫情期間,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研究院推動的“秦聲高唱共克時艱”專題節目在學習強國、陜西廣播電視臺等平臺推出之後,形成了巨大影響,“中國戲曲表演學會以此為示範,倡導全國戲曲藝術工作者以多種文藝形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採訪過程中,李梅表示,在此之前,中國戲曲緊跟傳播形式嬗變步伐,但總有力不從心之感,“從草臺班子、劇場藝術到磁帶、CD,再到網絡傳播,但大多還是以劇場藝術為王,而這其實是與戲劇本身的劇場性密切相關。這種聚焦于‘現場性’、‘互動性’的審美體驗來自於劇場為觀眾所營造的物理‘場’和情感‘場’,這也正是戲劇演出自身固有的藝術特性和演出魅力。”但5G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提升用戶場景化體驗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了全民在線參與弘揚和傳承戲曲的進程。客觀上,疫情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傳媒工具,新媒體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由於新媒體傳播門檻較低,加之個別從業者受個人素質和利益訴求所限,可能會出現為追求趣味性、話題性,甚至博人眼球的戲曲內容傳播,從而對觀眾産生價值誤導。同時,‘碎片化’瀏覽也很難實現中國戲曲高臺教化的作用。”李梅同樣提出了這樣一個疑慮。

  對此,李梅表示,希望專業戲曲團體、文化藝術單位以及戲曲從業者應積極主動承擔起提升戲曲藝術審美水準的社會責任,通過新媒體開設專業戲曲院團、文化藝術單位及個人官微及直播平臺,包括開發戲曲應用小程式等進行推廣,科學引導觀眾對戲曲藝術的深入了解和興趣培養,促進戲曲名家與觀眾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

  開發戲曲文化資源 推進文旅融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作為陜西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陜西地方戲既有熱耳酸心的秦腔、細膩委婉的眉戶、悅耳悠揚的碗碗腔,也有高亢舒展的橫山道情、激越高昂的陜北説書、綿延清新的鎮安漁鼓、熱烈奔放的韓城秧歌、一咏三嘆富平阿宮腔,夢幻質樸的安康漢調二黃皮影戲,風趣幽默的商南花燈等。這些優秀的劇種演繹了無數精彩、經典的陜西故事,共同構成了秦人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李梅看來,深入挖掘戲曲文化旅遊資源,對於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其實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近年來,一些地方文旅産業普遍存在同質化嚴重、産能過剩等問題,不少景區、特色小鎮面臨著運營不善、創新不足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國內戲曲文化旅遊起步晚,各地對戲曲文化與旅遊融合的認識參差不齊,發展規模不大,水準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戲曲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傳承著活態的民族文化基因,如果將戲曲文化融入到旅遊開發,不僅能構有效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還可以不斷培育戲曲發展新業態,實現戲曲文化與旅遊發展的良性循環,很大程度上也能夠有效避免文化旅遊發展的同質化問題”。

  李梅表示,希望各地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大對戲曲文化旅遊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時科學指導旅遊企業與戲曲劇團共同合作,設計開發出與景區規劃相匹配的特色文化演藝項目工程等內容産品,如此既可以更好滿足遊客的文化體驗消費,也有助於在地戲曲文化資源的高效轉化,推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記者 魏金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