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2020-08-04 08:42:43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中首 陜西  圖】“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小學生表演秦腔《虎口緣》片段 記者尚洪濤 實習生金悅 攝

  8月3日下午,百年易俗社中秦聲陣陣,西安市西一路小學的20余名小學生身著戲裝,粉墨登場,進行暑期在易俗社秦腔學習的成果展演,從唱念做打,到手眼身法步,小小身姿有模有樣。記者了解到,包括這場展演在內,今年以來,西演·西安易俗社已開展多場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戲曲藝術進校園活動,讓傳統戲曲藝術浸潤孩子們與年輕學子心田。

  別看年紀小,“招式”不馬虎。當日孩子們的成果展示,可謂豐富精彩——水袖的抖、翻、甩、拋等動作,有著環環相扣的節奏感;方寸手絹不停歇地在指尖旋轉,“手絹功”引發觀眾陣陣喝彩;《三滴血·虎口緣》選段中,兩個活潑可愛的“小賈蓮香”,兩個懵懂少年“小周天佑”,更是萌翻眾人。

  舞臺上,孩子們扮相優美,唱腔婉轉,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舞台下,觀眾沉醉在別開生面的少兒戲曲表演中。“祖籍陜西韓城縣, 杏花村中有家園……”當所有孩子地道地唱響秦腔戲迷最熟悉的《三滴血》名段時,台下許多大戲迷們也加入了“合唱”隊伍,戲音繞梁。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告訴記者,易俗社與西一路小學此前就經常進行“結對子”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學校中也有了不少“小戲迷”。今年暑期雙方再次“結對子”為愛好秦腔的小學生展開秦腔培訓,是希望增進下一代對傳統戲曲的了解,不只讓孩子們知道秦腔的起源、特點、角色等,更讓秦腔這門古老藝術“活色生香”地存在於孩子們的腦海中,“我們特意選取了孩子們感興趣的動作、唱段入手去教,而且派出了10多位各行當的演員對孩子們進行手把手地輔導,這些孩子雖然大多只是小學二年級到四年級學生,但他們對戲曲的領悟力和接受度之高,學習之刻苦,讓我們很驚喜。”

  扮上“小賈蓮香”的著裝,8歲的曹紫涵很開心,這個一開始因為“看電視上叔叔阿姨唱戲穿得特別漂亮”而對戲曲産生興趣的小姑娘,經過半個月的學習後,發現秦腔的動作和身法、唱腔都好美。“等我學會了,還想教給我的好朋友們一起唱。”正在上二年級的惠佳琦和王博衍是一對好兄弟,他們説:“我倆以後又新添了一個共同愛好——聽秦腔。”

  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産生的興趣,彌足珍貴。西一路小學校長樊永紅説:“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孩子近觀經典,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戲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藝術滋養心靈,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人。”(記者 孫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