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林業局、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陜西省水利廳、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共同制定印發了《關於實施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品質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提升沿黃防護林品質,著力構築沿黃森林生態廊道。該工程以建設連續完整、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沿黃防護林體系為目標,以增加黃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兩岸林草植被蓋度、提升森林品質為主攻方向,以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沿黃防護林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能力,顯著改善沿黃防護林森林景觀和生態功能,著力推進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黃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渭河、窟野河、無定河、延河、洛河)沿線45個縣(市、區)沿岸(有堤防地段黃河干堤背水側護堤地外、臨水側護堤地一定範圍內,無堤防地段兩岸第一山脊線以內的區域)國土增綠全面完成,實現應綠盡綠,退化防護林、低産低效林改造基本完成,森林品質明顯提升,沿黃防護林體系基本完善,連續完整、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沿黃防護林體系初步形成,岸綠境美、綿延千里的沿黃森林生態廊道基本建成。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90萬畝、退化林分修復30萬畝、森林撫育200萬畝,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180個,新增森林面積120萬畝,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增加0.5-1m3/畝。
《意見》指出,多年來,陜西省通過持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大力推進重點區域綠化,紮實開展身邊增綠,著力加強森林資源保護,陜西黃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兩岸森林植被逐年增長,生態狀況持續改善,初步建立起以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水土保護林、護堤護岸林、護路林為骨架的類型多樣的沿黃防護林體系。但目前該區域防護林體系還存在缺行斷帶、退化低效林多以及分佈不均、品質不高、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生態環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仍然嚴重。
《意見》強調,實施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品質發展工程,是構築陜西黃河流域重要生態屏障的重大舉措,是建設黃河流域高品質防護林體系的根本要求,是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也是促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
《意見》提出六大建設任務:
一是沿線裸露坡面植被恢復工程。以人工造林為主,優先選用適生鄉土樹種,採取客土整地等措施,在黃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兩岸第一山脊線以內的直觀坡面,結合“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點工程,實施精準造林,消除現有林地中的“天窗”、宜林荒坡荒丘等裸露區域,集中連片建設防護林帶,防止水土流失。城區內直觀坡面綠化,可結合城市建設規劃,營造生態景觀林,有條件的可以建成生態休閒觀光園等;城區外直觀坡面綠化,結合實際建設生態防護景觀林、坡面水土保護林等。
二是沿線堤岸防護林恢復提升工程。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全面推進沿線堤岸防護林整治修復,恢復和增加兩岸綠色覆蓋。在堤岸背水側護堤地範圍內,在不影響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留足工程管護、防汛搶險等交通通道,巡堤查險、防汛備料等空間的情況下,通過補植補造、更新改造等方式,補齊斷帶,健全護堤林帶,防止風蝕對堤岸工程的危害;堤岸臨水側護堤地範圍以外的灘地,要加強綠化,合理栽植耐水濕、凈化水質、抑螺防病的草類植物進行復綠,禁止種植高桿農作物、蘆葦、杞柳、荻柴等;兩岸第一山脊線不明顯地段,防護林帶的寬度由各市、縣(區)結合當地地形地貌,按照構築生態屏障、防止水土流失、減輕環境污染的要求確定,防護林頻寬度原則上應在設計洪水位以上且不少於30米。鼓勵各地在背水側護堤地外通過土地流轉租用等方式造林,擴大生態空間,具體寬度由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三是沿線退化防護林修復工程。堅持自然修復和人工促進相結合,對鬱閉度0.4以下的次生林、疏林地、覆蓋度小于0.5的灌木林地以及造林失敗地開展封山育林,採取圍欄封禁、人工巡護、砍灌割灌、補植補栽等措施,促進自然修復,儘快鬱閉成林;對林木生長分化嚴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中幼林實施森林撫育,採取疏伐、透光伐、生長伐、衛生伐、補植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對生理過熟林、退化喬木林、病蟲害木、缺綠斷帶林等開展退化林分修復,採取更替改造、擇伐補造、撫育改造等措施,重構功能完善的防護林體系;對結構不合理、目的樹種不明確的林分開展低質低效林改造,採取培育目的樹種、改善林木層次、封山育林等措施,培育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對具備國家儲備林建設條件的商品林,通過改培、撫育、補植補造等措施,發展工業原料林、大徑級用材林,確保國家木材戰略安全。
四是沿線村鎮森林鄉村防護林建設工程。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生態型、功能型森林鄉村綠地生態系統為方向,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依託“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建設,以景觀效果好、經濟效益高的喬木鄉土樹種為主,搭配常綠喬木、灌木等綠化樹種,喬灌結合、針闊結合、綠化與美化結合,對黃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兩岸沿線鎮(村)的村莊、路渠實現多品種、多層次、多形式的綠化美化,完善健全森林鄉村防護林體系,大幅提升鄉村生態宜居水準。
五是沿線低效經濟防護林提升改造工程。在確保經濟防護林規模不減少的前提下,通過高接換優、更新復壯等措施,對沿線經濟防護林全面進行提質增效,著力建設一批經濟效益高、防護效能強、可示範可推廣的高標準經濟防護林示範園區。在渭河、洛河沿線重點建設一批核桃高標準示範園;在延安、榆林黃河沿岸重點建設一批紅棗高標準示範園;在韓城、合陽等黃河沿岸重點建設一批花椒高標準示範園。
六是沿線道路防護林綠化美化工程。充分挖掘綠化美化潛力,拓展綠化空間,實施規劃建綠、見縫插綠、見空補綠、拆違還綠,科學配置闊葉樹種、彩葉樹種,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加快沿線公路兩側綠化美化,促進綠色通道斷帶合攏、改造更新,鞏固和擴大綠色通道建設成果。高速公路兩側營造寬5-10米的綠化林帶,其他等級公路以及鐵路兩側營造寬5米以上的綠化林帶。道路綠化因地制宜,建立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沿黃防護林體系。(央廣網 記者 劉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