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強 脫貧實 漢中勉縣産業扶貧工作掠影
2020-09-24 14:33:5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産業強  脫貧實 漢中勉縣産業扶貧工作掠影

勉縣工廠化種植雙孢菇生産線 攝影 蔣虛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金黃的稻穀、火紅的辣椒、翠綠的獼猴桃......金秋時節的漢中勉縣,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勉縣現有農業人口33.4萬,佔總人口的77%,是農業大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片區縣。脫貧攻堅以來,勉縣緊抓産業發展這個牛鼻子,科學謀篇、合理佈局,推進農業産業高效、優質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産業強  脫貧實 漢中勉縣産業扶貧工作掠影

茶農在勉縣小河廟高山茶園採摘春茶  攝影 蔣虛

  多重覆蓋  廣開增收渠道

  勉縣按照“縣有品牌、村有特色、戶有項目”的思路,聚焦産業扶貧,因村、因戶施策,實現産業扶貧全覆蓋。勉縣出臺産業直補政策,投入資金2683萬元,激勵貧困群眾自主發展,增強“造血”功能,帶動6500多戶貧困戶增收;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聯農戶連龍頭企業”産業發展模式,扶持帶貧經營主體163家,確保貧困村至少有1個帶貧主體,帶動6400多戶貧困戶發展産業;通過“三變改革”,111個貧困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投入3330萬元,村集體經濟活力迸發,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經驗在陜西省推廣;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村有致富産業,戶有增收項目,中長期産業覆蓋11000多戶貧困戶。

  大投入帶來大成效。四年來,勉縣共投入産業扶持資金3.5億元,實施産業項目近千個,將貧困群眾有效地嵌入到産業增收之中,近4萬農戶通過發展産業增收脫貧。

産業強  脫貧實 漢中勉縣産業扶貧工作掠影

農戶在勉縣金泉鎮墓下村瓜蔞産業基地採摘瓜蔞 攝影 蔣虛

  調優佈局   催生産業活力

  百姓富不富,産業要對路。勉縣位於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南垣巴山,自然資源豐富。勉縣因地制宜,制定了“南山茶、北山藥,丘陵辣椒幹鮮果,平川糧油菜畜禽”的産業佈局,出臺《“3+X”産業發展獎補辦法》,形成了3大産業主導,7大特色産業齊頭並進、蓄勢待發。

  目前,勉縣建成茶園19.2萬畝,年産量1余萬噸,産值近15億元,邁上實現規模化生産、産業化經營快車道;中藥材種植12萬畝,大宗藥材年産量7000余噸,實現從種植到加工的新突破;搶抓全省獼猴桃産業東擴南移機遇,加大獎補力度,新發展獼猴桃1.7萬畝,挂果面積5000畝。

  圍繞特色産業發展,勉縣辣椒産業從無到有,種植面積3萬畝,引進加工企業2家,實現了全産業鏈發展,成為新的脫貧增收短平快項目;以香菇、木耳、雙孢蘑菇、玉木耳等為主打的食用菌産業快速發展,栽培量由600萬袋增至1700萬袋;蠶桑産業活力重現,栽桑3.8萬畝,年養蠶5200張,産繭218噸,蠶桑産業蓄勢“破繭”;肉牛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規模養殖場24個,飼養量4.2萬頭,效益逐年增長,成為生豬産業的有效補充;“天麻雞”、茶鄉跑山雞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雞養殖量10余萬隻,開啟了林下經濟綠色發展新局面;在張家河、漆樹壩等10個鎮發展中蜂2萬餘箱,年産蜂蜜200噸,産值達3000萬元;發展稻蝦、稻魚、稻鰍、藕漁連作基地13個2500畝,“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通過強化政策支撐、財力支撐、科技支撐,勉縣“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特色農業規劃發展、優質農業集群發展”優勢日益顯現。

  三産融合 打造産業高地

  勉縣持續推進農業全産業鏈發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社會力量參與,在産加銷、農工貿一體化推進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勉縣建成“聯合黨委+扶貧産業園”15個,涉及稻漁連作、茶葉加工、蠶桑、中藥材“種、加、銷”一體化建設、養蜂-蜜源植物培育等多個産業綜合體。支持、培育扶貧工廠5個,入園務工、入股分紅成為穩定的收入來源。

  勉縣以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為重點,合理規劃建設了一批保鮮庫、烘乾室、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購置大中型農機具、草製品加工、青貯加工等設備,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全力打造縣域農業特色品牌,獲得有機産品認證4個,綠色産品認證3個,無公害産品認證19個,勉縣黑河豬成功註冊地理標誌品牌;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産業聯合體,勉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9家,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6個,專業合作社919家,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8個。培育職業農民820,創辦家庭農場216家。

  同時,勉縣還建立了“産業扶貧農産品供需信息平臺”,舉辦消費扶貧簽約大會,發展電子商務,開展直播帶貨,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實現了優質農産品線上線下同步熱銷。 (文 蔣虛 付麗婭 編輯 馮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