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12月2日,脫貧攻堅題材優秀劇目、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同州梆子原創現代戲《黃河岸邊棗花香》在渭南大劇院進行首場彙報演出。
據悉,該劇由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戲曲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市學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秘書長姚志強任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趙祥為導演,渭南市秦腔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大荔縣劇團演藝有限公司聯袂演出。
《黃河岸邊棗花香》演出現場
《黃河岸邊棗花香》中的故事發生在地處黃河岸邊的綠源村,村民世代守望貧瘠荒涼的鹽鹼灘,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薛勝楠帶領群眾改造鹽鹼發展産業種植,在多次尋找項目屢屢失敗、負債纍纍的境況下,她頂著壓力不懈努力,找到了鹽鹼地通過改造適生冬棗的科學依據,一步步帶領村兩委將萬畝鹽鹼灘改造成致富良田。
據了解,該故事以渭南市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黨員幹部帶領群眾發展冬棗産業為原型,藝術再現了農村基層黨員幹部艱苦奮鬥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創業歷程。
“老遠看,水一片;近一看,全是鹼。種啥啥不長,群眾真恓惶。”來自大荔縣的觀眾李景生介紹,在過去這首順口溜就真實反應了安仁鎮附近群眾的生活。脫貧攻堅以來,為了把鹽鹼地“救活”,以小坡村村主任薛安全為代表的村兩委自籌資金從附近的洛河開挖溝渠引水灌溉,又請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做嫁接栽培,逐漸摸索出依靠鋼架大棚抵禦秋淋天氣、延長生産週期的冬棗種植新模式。如今,曾經“恓惶村”小坡村冬棗種植面積已超過1.2萬畝,蛻變為了全村冬棗産業年收入過億元人民幣的脫貧致富明星村。
精彩的致富故事,通過非遺戲曲的承載方式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據了解,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黃河岸邊棗花香》在繼承大荔縣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同州梆子”戲曲唱法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傳統聲腔男、女同聲同調的聲腔體系,賦予不同人物不同調性色彩,烘托了人物表現的藝術感染力,豐富提升了同州梆子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傳統戲曲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文/圖 劉嘉宸)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