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時近年終,正是黃土高原上最冷的時候。一大早,張俊玲就在家門口的七里村食用菌扶貧産業園內忙個不停。曾經大半輩子“土裏刨食”的她,如今卻身著“白大褂”,在産業園內的無菌化育種車間工作。
張俊玲在育種車間內調試試劑
制菌棒、點菌種、採香菇,作為園區不可或缺的技術型“新農民”,她忙裏又忙外,小日子過得滿滿噹噹。
46歲的張俊玲家住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七里村,在這片黃土垣地上,一年不斷的大風刮走了大量的水氣。在過去,十年九旱的土地上微薄的糧食收成僅供張俊玲家裏度日,日子一直緊巴巴的。
七里村村支書黃永強介紹,2014年,張俊玲的丈夫身患重病,先是無法下地幹活,再後來連生活都難以自理。為了求醫問診,張俊玲東奔西走,四處借債。債臺高築之時,家裏的“頂梁柱”卻最終撒手而去,留下了她和家中剛上大學的兒子,日子一下子墜入了谷底。2016年,張俊玲一家被迫戴上了“貧困帽”。
“還好都過去了!”回顧這些年,張俊玲感慨地説,如果不是縣裏産業扶貧項目,她還不知道今後日子要怎麼過。
為張俊玲的生活吹去陰霾的是“蘇陜協作”的春風。2018年6月,在爭取蘇陜項目對口協作資金扶持後,一座累計投資近900萬元人民幣的食用菌扶貧産業園在七里村的黃土地上拔地而起。在蘇陜兩地政府的努力下,該扶貧産業園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為七里村及其周邊的群眾帶去了117個近在“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和每年超過15萬元人民幣的分紅。
“別人給指了一條致富路,那就幹出個樣子看。”經過包聯幹部牽線,2018年,張俊玲和其他70多名群眾成為了食用菌扶貧産業園的首批入園務工的貧困戶。
張俊玲展示大棚裏的蘑菇
隨後的日子裏,張俊玲心裏一直憋著一股勁,從書本理論到制菌手藝、從試驗室到田間大棚……她一直努力學習相關知識。産業園裏的技術專家崔曉鋒見證了她一步步從普通的一名採菌工人成為了村民眼裏的香菇種植“土專家”的過程。“2020年4月,在我們組織的貧困戶技術培訓中,張俊玲通過了考核,並正式轉崗為園區內首批具備無菌化育種操作能力的技術工人。可以説她已經成為了産業園內香菇種植産業裏的職業化‘新農民’。” 崔曉鋒説。
“現在,我每月在産業園工資能拿3000元人民幣,加上每年産業和技術分紅近2000元,現在年收入3萬元人民幣左右,家裏欠的債早都還清了。”張俊玲高興地説:“就這好事還沒完哩!” 2018年,七里村被評為“渭南市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她家裏的房屋也經過政府的改造工程得以粉刷修繕,屋裏屋外煥然一新。
2019年5月,合陽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張俊玲也和七里村一同告別了絕對貧困歷史。雖已渡過難關,但張俊玲遠不滿足,在2021年,她還想借著産業扶貧政策的春風一鼓作氣實現致富。“現在,縣裏還在發展油用牡丹産業,趁著還能幹,2021年我也想把家裏的兩畝地用來種植油用牡丹,預計每年能增收1萬元人民幣。”她笑著説。
被問及在2021年最大的願景,正在檢查蘑菇菌芽的張俊玲説:“現在日子好了,氣也順了,反而幹勁更足。到來年,我想給孩子在縣裏買個新婚房。全家住新房,奔小康!”(文/圖 劉嘉宸)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